《除夜》

时间: 2025-01-14 04:03:12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
白居易 〔唐代〕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除夕之夜,我的病眼难以入眠,并不是为了守岁。年岁渐长,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又迎来了春天的到来。等到火焰熄灭,灯光暗淡,天明后,我便是一个平头的六十岁老人了。

注释:

  • 病眼:因病而视力不佳的眼睛。
  • 守岁:除夕夜守夜,意在迎接新年。
  • 老心:年长之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虑。
  • 火销灯尽:形容灯火熄灭,夜晚结束。
  • 平头:比喻平凡无奇的人,这里指代年老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通俗易懂而广受欢迎。白居易的诗风清新,关注民生,常以政治、社会为主题,尤其擅长写乐府诗和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除夜》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病痛与老去中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抒发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岁月无情的惋惜。

诗歌鉴赏:

《除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开篇以“病眼少眠非守岁”道出自己因病而无法安眠的苦恼,似乎并非为迎接新年而守夜,而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接着,诗人又提到“老心多感又临春”,在新春的到来之际,内心却满是感慨,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旅程。

“火销灯尽天明后”一句,描绘了夜晚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紧接着的“便是平头六十人”,则是对老年生活的自嘲与无奈。诗中反复出现的“老”与“病”字,体现出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衰老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成为古代诗歌中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哲理的经典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眼少眠非守岁:因生病而无法入眠,并不是为了守岁,表明内心的苦楚。
  2. 老心多感又临春:年老之心感慨万千,期待新春的到来,暗示新旧交替的无奈。
  3. 火销灯尽天明后:夜晚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暗示时间的流逝。
  4. 便是平头六十人:年满六十的自己,平凡而无华,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火销灯尽”和“天明后”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平头”比喻老年人平凡的生活状态,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了白居易晚年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新年的期待,折射出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眼:象征身体的衰弱与无奈。
  • 除夜:代表着岁末年初的时光交替。
  • :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平头:象征着平凡、无华的老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除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新年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青春的追忆
    • D) 对生活的满足
  2. “火销灯尽天明后”这句诗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夜晚的结束
    • B) 春天的到来
    • C) 生活的繁华
    • D) 年龄的增长

答案:

  1.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2. A) 夜晚的结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