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郢州白雪楼》

时间: 2024-09-19 21:13:27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蔟蔟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登郢州白雪楼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雪楼中一望乡,
青山蔟蔟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
说道烟尘近洛阳。

白话文翻译:

在白雪楼上远望故乡,青山重重,水面一片茫茫。今天早上在渡口遇见了来自京城的使者,他说烟尘弥漫,离洛阳不远了。

注释:

  • 白雪楼:白雪楼是一个著名的楼阁,位于郢州,因其在冬天覆盖白雪而得名。
  • 一望乡:远远地望去,看到自己的故乡。
  • 蔟蔟:形容青山层叠、重重叠叠的样子。
  • 水茫茫:形容水面宽广而模糊的样子。
  • 京使:指从京城(洛阳)来的使者。
  • 烟尘:指行军或旅途产生的尘埃,象征着战乱或动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洛阳”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通过与京使的对话,诗人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关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民生,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在他心中,故乡和家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登郢州白雪楼》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在诗的开头,诗人站在白雪皑皑的高楼上,俯瞰远方的故乡,青山环绕,水面辽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现实的严峻,京使带来的消息让人感受到洛阳远方的战乱与动荡。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与现实的困苦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既有对美好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后半部分则传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白雪楼中一望乡”,诗人在白雪楼中远望故乡,表现出思乡之情。
    • 第二句“青山蔟蔟水茫茫”,描绘了青山和广阔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第三句“朝来渡口逢京使”,转折,描绘了早晨在渡口遇到从京城来的使者。
    • 第四句“说道烟尘近洛阳”,通过使者的话,传达出洛阳的战乱消息,表明国家的紧张局势。
  •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部分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宁静与现实的动荡。
    • 比喻:将水面描绘为“茫茫”,形象地表现出水的辽阔。
    • 意象:青山、白雪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白雪楼:象征着高远与清丽,同时也是孤独与思乡的象征。
  • 青山与水:自然的壮丽与广阔,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向往。
  • 烟尘:象征着战乱与动荡,传达了社会动荡的现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雪楼”象征什么?
      • A. 战乱
      • B. 思乡
      • C. 权力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与忧虑
      • C. 愤怒
    3. 诗中“青山蔟蔟水茫茫”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 A. 狂风暴雨
      • B. 宁静美丽的自然
      • C. 热闹繁华的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风格不同但主题相似。
  •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登郢州白雪楼》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白居易的语言更为平易近人,而杜甫则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