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雾冥濛慢鼓鼙,田坡勃窣误轮蹄。居人闭户未忺起,太守车前一尺泥。
白话文翻译:
阴云雾霭弥漫,鼓声缓缓响起,田野的泥土湿滑,让马蹄误踏了。乡民们紧闭着房门还没起床,太守的车前却已经陷入了一尺深的泥里。
注释:
- 阴雾冥濛:指阴云和雾气弥漫,天气阴沉。
- 慢鼓鼙:鼓声缓慢,鼙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中或祭祀。
- 勃窣:形容泥土松软,容易被压陷。
- 误轮蹄:马蹄误踩到泥土,形容路途艰难。
- 居人:住在乡里的居民。
- 闭户:关上门,表示未出门。
- 未忺起:尚未起床,忺(xī)指起床、起身。
- 太守:指地方官员,常为县令。
- 一尺泥:形容车轮陷入泥中深度为一尺,表达泥泞的严重。
典故解析:
本诗描写的是春社日的祭祀活动,社日是古代农耕社会重要的节日,通常会举行祭祀以祈求丰收。诗中描绘了阴雨天气对社日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地方官员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无奈和乡民们的懒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社日祭事结束后,反映了当时恶劣天气对社日活动的影响,以及地方官员在乡村治理中的艰难处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示了春社日祭祀活动中遭遇的阴霾天气。开篇的“阴雾冥濛”不仅描绘了天气的沉闷,也暗示了人们情绪的低落。接下来的“田坡勃窣误轮蹄”,则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泥泞的乡间道路,突显出人们出行的艰难与不便。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居人闭户的描绘,反映了乡民的懒惰和对祭祀的冷漠,与太守车前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官民之间的距离与无奈。
全诗虽然短小,却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的另一面。魏了翁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写一场祭祀,更是在反映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雾冥濛慢鼓鼙”:描绘了祭祀时阴沉的天气与缓慢的鼓声,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田坡勃窣误轮蹄”:描写了泥泞的田野,马蹄误入泥中,象征着艰难的行程。
- “居人闭户未忺起”:乡民们闭门不出,反映了对祭祀的冷漠与懒惰。
- “太守车前一尺泥”:太守作为地方官员,面临泥泞的困境,体现了官民之间的差距。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乡民与太守的处境对比,显示出社会的不同层面。
- 意象:阴雾、泥土、闭门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人性冷漠的批判,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
意象分析:
- 阴雾:象征着压抑与不安的情绪。
- 泥土:反映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 闭户:代表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雾冥濛”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晴朗
- B. 阴沉
- C. 风和日丽
-
“田坡勃窣”中的“勃窣”指的是什么?
- A. 干燥
- B. 湿滑
- C. 坚硬
-
诗中的太守处于怎样的困境?
- A. 醉酒
- B. 陷入泥中
- C. 迷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而魏了翁的《春社日祀事既毕轿中得三绝 其三》则聚焦于地方的小事,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乡村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