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修姱人物》
时间: 2024-12-29 17:0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修姱人物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修姱人物,元如许谁把屏星留却。
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
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未称三池客。
且然袖手,人间烦暑方剧。
分手未见前期,风前耿耿,目断斜阳角。
亦欲乘风归去也,问讯故山猿鹤。
紞鼓催鸡,挥弦送雁,转首成乖各。
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现了对美好人物的赞美与思念。作者感叹,谁能将那璀璨的星辰留住呢?仿佛在破碎的峨眉山月影中,传递着彼此的消息。云雾缭绕,长袖飘拂,未曾称得上是三池的客人。人间的炎热正剧烈,我无奈地袖手旁观。分手后再也没有见面,风中独自立,目送斜阳消逝。心中渴望乘风归去,向故乡的猿鹤问好。鸡鸣声催促着天亮,琴声送走了大雁,回头望去,一切都变得陌生。希望能多吃一顿饭,常常寄来新作。
注释:
- 修姱:形容人品德高尚。
- 屏星:指星辰,这里暗喻美好的人物。
- 峨眉山:指的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象征着美丽和高远。
- 三池客:可能指代一种理想的隐士生活。
- 耿耿:形容心中惆怅的样子。
- 猿鹤:象征着故乡的自然景象,表达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时中,号百川,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创作风格清新婉约,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个人情感及对故乡的思念之际,正值南宋的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念奴娇·修姱人物》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人物的向往与思念,作品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意境。开篇“修姱人物”点明了主题,接着通过“屏星留却”的设问,引出对人物的赞美。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利用“峨眉山月影”传达相思之情。同时,作者以“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似乎在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人间烦暑方剧”又将现实的烦恼与思绪带入,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孤独。最后以“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结束,既是对彼此的关心,也隐含着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词流畅而富有情感,充分展现了魏了翁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姱人物,元如许谁把屏星留却。”:赞美美好人物,感叹美好难以留存。
- “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月影传递着思念的消息。
- “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未称三池客。”:描绘清雅的环境,暗示自己并非理想中的隐士。
- “且然袖手,人间烦暑方剧。”:面对现实的无奈,感受到人间的烦恼。
- “分手未见前期,风前耿耿,目断斜阳角。”:表达对分离的惆怅。
- “亦欲乘风归去也,问讯故山猿鹤。”:渴望回归故乡,向自然问候。
- “紞鼓催鸡,挥弦送雁,转首成乖各。”:描述生活的细节,感慨身边的变化。
- “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希望能常联系,互寄心意。
-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峨眉山月影”用月影象征了思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人物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 峨眉山:象征美丽与高远,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月影:象征思念与情感的传递。
- 猿鹤:象征故乡,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修姱人物”是指什么?
- A. 朋友
- B. 美好的人物
- C. 隐士
-
“卷雾名谭”中的“卷雾”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景?
- A. 迷雾中的困惑
- B. 清雅的环境
- C. 暴风雨来临
-
作者希望通过“愿加飡饭”表达什么?
- A. 期待聚会
- B. 渴望旅行
- C. 渴求交流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魏了翁与苏轼的词都表达了对美好人事的追忆,但魏了翁更加侧重于内心的感怀与思念,而苏轼则更为豪放,展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