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失鸥边约,应羞鹤上人。
竹荒青翼短,书远墨题亲。
世事方尝胆,时贤谩饮醇。
国疑谁为嗣,公子争振振。
白话文翻译:
我失去了与鸥鸟的约定,恐怕这让鹤人感到羞愧。
竹林荒废,青色的翅膀变得短小,书信寄远,笔墨留给亲友。
世事正如尝试苦胆,时贤之士却在无所事事中饮酒作乐。
国家的继承人令人疑惑,公子们却争相显摆自己。
注释:
- 自失: 自己失去了。
- 鸥边约: 与鸥鸟的约定,这里可以理解为与自然的约定或理想的追求。
- 应羞: 应该感到羞愧。
- 鹤上人: 指与高洁之人,鹤常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 竹荒: 竹林荒废,暗示环境的衰败。
- 书远墨题亲: 书信寄往远方,墨迹留给亲友。
- 世事方尝胆: 形容经历世事的艰辛,尝试艰难的生活。
- 时贤谩饮醇: 这时的贤人无所作为,沉迷于饮酒作乐。
- 国疑谁为嗣: 国家继承人的问题令人困惑。
- 公子争振振: 诸多公子争相显摆,显示出名利的竞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 1180-?),字希孟,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诗名闻名,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失落感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时代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开头两句,通过与自然界的鸥鸟和高洁的鹤人对比,表达了自身理想的破灭与羞愧感。诗人用“竹荒”的意象,暗示了个人理想的消逝,竹林的荒废象征着社会和人情的冷淡,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
中间两句则将视角转向社会,提到“世事方尝胆”,展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感受到的苦涩和无力。与之对应的“时贤谩饮醇”,则表现出士人们的无所作为,沉醉于享乐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最后两句“国疑谁为嗣,公子争振振”则揭示了国家的未来与继承问题,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公子们之间的竞争与攀比。这种复杂的情感层次,通过诗人的描绘,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失鸥边约: 诗人感到失落,失去了与自然的约定。
- 应羞鹤上人: 自己的失落可能让那些高人感到羞愧。
- 竹荒青翼短: 竹林荒废,象征理想的消逝。
- 书远墨题亲: 尽管与亲友的情感依然存在,却因距离而疏远。
- 世事方尝胆: 生活的艰辛犹如品尝苦胆,令人难忍。
- 时贤谩饮醇: 当代的贤者在无所事事中醉酒作乐,缺乏作为。
- 国疑谁为嗣: 对国家未来的继承人感到迷茫。
- 公子争振振: 诸多公子争相表现自己,体现出竞争心态。
修辞手法:
- 对仗: “自失鸥边约,应羞鹤上人”中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比喻: “世事方尝胆”以“尝胆”比喻生活的艰难。
- 意象: 竹林、鸥鸟、鹤人等意象营造出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失落、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层次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鸟: 象征自由与理想。
- 鹤: 代表高洁、超脱。
- 竹: 象征坚韧与理想,竹荒则暗示衰退。
- 酒: 代表士人们的无所作为和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荒”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理想的消逝
- C. 生活的富裕
- D. 社会的繁荣
-
“时贤谩饮醇”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当代贤人沉迷于饮酒作乐
- B. 时贤忙于政务
- C. 时贤为国家贡献力量
- D. 当代贤人醉心于学问
-
诗中对国家继承人的疑惑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望
- B. 兴奋
- C. 清晰
- D. 轻松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魏了翁与李白在表达失落感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时,魏了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深度,而李白则以豪放不羁的风格表达对人生的态度。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