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
双旌衔命重,空碛去程遥。
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
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要出征的朋友的依依不舍。骑上马去,心中思绪万千,身披戎装与同僚们告别。手中双旌旗帜承载着重要的使命,空旷的沙漠路途遥远无尽。沙地上树木隐没,孤独的飞雕在雪外飞翔。经过异域的册礼,几日之后便能回到朝廷。
注释:
- 边思:边境的思绪,指在边疆的思考与情感。
- 戎装:指军装,代表出征的状态。
- 双旌:指双旗,象征着军队的威严与使命。
- 碛:指沙漠或荒地。
- 蕃庭:指异国的庭院或王庭,表示诗人将到达的地方。
- 册礼:指册封的礼仪,表示对异国的正式访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反映了战乱与边疆的生活,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体现了对国家和边防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正值国家需要出征边疆以维护领土安全之际。诗人以朋友出征为题,表达了对好友的惋惜与关心,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边防兵员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诗的开头,诗人以“上马生边思”开篇,直接引入出征的主题,表现了他对边境战争的忧虑和深思。戎装别众僚,显示出出征者的威武与责任感,同时也暗含着对同僚的牵挂与不舍。
“双旌衔命重”一句,强调了出征的使命重大,旗帜不仅是军队的象征,更承载着国家的期望与信任。“空碛去程遥”则描绘了出征路途的艰辛与遥远,沙漠的空旷与孤独,反映了战争的不易与将士们的奉献。
接下来的“迥没沙中树,孤飞雪外雕”,运用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广阔的沙漠与战鹰的孤独,暗示着在战场上孤立无援的情境。最后一句“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则传达了对重聚的期待,带有一丝希望与乐观,尽管前路艰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马生边思:骑上马,心中思绪纷飞,对边疆局势感到忧虑。
- 戎装别众僚:穿上战甲,向同事告别,表现出出征的决心。
- 双旌衔命重:双旗象征着重大使命,显示出出征的意义。
- 空碛去程遥:在荒芜的沙漠中,出征的路途漫长,感受到孤独与艰难。
- 迥没沙中树:沙漠中的树木隐没,暗示着战斗的环境之严酷。
- 孤飞雪外雕:孤独的雕在雪地外飞翔,象征着勇敢与孤独并存。
- 蕃庭过册礼:经过异国的礼仪,显示出文化的交流与外交的必要。
- 几日却回朝:尽管出征艰难,心中仍然期待早日归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形成了整齐的对仗。
- 比喻:如“孤飞雪外雕”,用雕象征勇敢与孤独。
- 意象:通过沙漠、雪、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与壮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对战斗生活的感慨,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马:象征出征与征战,代表着勇气与责任。
- 旌旗:象征权威和使命,承载了国家的期待。
- 沙漠:象征艰难与孤独,反映出战争的残酷。
- 雕:象征勇敢与自由,展现出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 册礼:象征文化交流与外交,显示出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出征的艰难? A. 马和戎装
B. 沙漠和雕
C. 旌旗和册礼
D. 以上全部 -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忧虑
C. 不舍
D. 以上全部 -
“双旌衔命重”中“双旌”指的是什么? A. 两个士兵
B. 两面旗帜
C. 两个任务
D. 两个国家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风景的描绘。
- 李白《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依依不舍,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