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渚回花舫,生衣卧向风。
鸟飞溪色里,人语棹声中。
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
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
白话文翻译:
在蜿蜒的水岸上,花船轻轻摇曳,
穿着轻便衣裳的人正卧在微风中。
鸟儿在溪水的映衬下飞翔,人声和划桨声交织在一起。
残留的花影刚刚分开,新长出的蒲草也自成一片。
前面的湾流更加幽静绝美,虽然水浅却依然通畅。
注释:
- 曲渚:蜿蜒的水岸。
- 花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生衣:轻便的衣服。
- 卧向风:躺着享受风的吹拂。
- 溪色:溪水的颜色。
- 棹声:划船时桨水的声音。
- 馀卉:剩余的花草。
- 新蒲:新长出的蒲草。
- 幽绝:幽静而绝美的景致。
- 虽浅去犹通:虽然水很浅,但水流依然畅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他的诗歌注重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充满情趣。
创作背景:
《泛溪》创作于唐代,正是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跃的时期。诗人以游览溪边为背景,借景抒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泛溪》是一首描绘溪边自然景致的诗作,诗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开篇通过“曲渚回花舫”描绘了蜿蜒的水岸和轻摇的花船,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生衣卧向风”展现出一种放松的生活态度,似乎在享受自然的馈赠。
“鸟飞溪色里,人语棹声中”一句,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鸟儿在溪水中飞翔,人们则在水边划船,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这种生动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后两句“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丛”与“前湾更幽绝,虽浅去犹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即使是水流浅淡,依然可以通向远方,这种意象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画卷,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一种恬淡而悠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渚回花舫:描述了蜿蜒的水岸与花船的相互呼应,展现出一种柔和与动感。
- 生衣卧向风:表现了人在自然中轻松自如的状态,传达出一种享受与放松。
- 鸟飞溪色里:描绘鸟儿在水中飞翔的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人语棹声中:将人声与水声融为一体,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 馀卉才分影:残余的花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新生的交替。
- 新蒲自作丛:新长出的蒲草形成了新的景致,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 前湾更幽绝:强调了水湾的宁静,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 虽浅去犹通:尽管水浅,却依然畅通无阻,象征着希望与生活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曲渚回花舫”比喻了水岸与船只的美好景象。
- 拟人:如“鸟飞溪色里”,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舫:象征着美好与浪漫。
- 溪水:代表着流动与生命。
- 鸟儿:象征自由与灵动。
- 新蒲:象征着生命的再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曲渚回花舫中的“曲渚”指的是什么?
- A. 直线的岸边
- B. 蜿蜒的水岸
- C. 高山
- D. 大海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 A. 山、泉、林
- B. 花、鸟、溪
- C. 风、雨、雪
- D. 城市、车、马
-
诗中“虽浅去犹通”表达了什么意图?
- A. 水流非常急
- B. 水非常深
- C. 虽然水浅却能通达
- D. 水流不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态度。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人生哲学,意境深远,与《泛溪》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