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经筵讲礼记彻章诗》
时间: 2024-09-19 22:0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王建邦国,以礼定乾坤。
大分严堂陛,弥文及冠昏。
徐行非曰逊,亟拜不为烦。
臣岂容私量,人谁越短垣。
秦惟损则覆,鲁以秉而存。
制备周京奠,仪成汉帝尊。
民彝何可泯,经籍未尝燔。
明主亲临决,诸儒共讲论。
裨谌谩求野,戴圣自专门。
伋学方垂范,聃书盍塞源。
四篇殊建武,百问陋开元。
会稡新编钜,芟夷聚讼繁。
俚辞羞狗曲,小辨戒猩言。
舞蹈威颜近,传宣诏语温。
昭回洒牺画,燕衎洽尧樽。
宝带颁藏府,名驹出大宛。
左扌右秉持叨象版,烹啜试龙园。
羁贱均蝼蚁,清华缀鹭鹓。
謏闻惭倚席,朽质谬乘轩。
占毕无嘉颂,将何报上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礼乐治国的重视,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王朝的建立依靠礼法来稳定国家,分明的等级制度和礼仪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诗中提到,君主应当谦逊,而臣子也不应私自揣测自己的地位。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提到秦国因轻视礼法而覆灭,鲁国则因坚持礼法而存续。他呼吁重视经典文献,认为民间的风俗和文化不应被抹去。
明主亲自参与治国,众儒共同讨论,显示出治国理念的开放与包容。诗中还提到学术的传承与经典的重视,强调治国理政不仅要依赖于权力,更要依赖于文化和礼仪。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认为如果不重视文化教育,国家将难以长久。
注释
- 王建邦国:指建立国家的君主,强调建立国家的重要性。
- 礼定乾坤:用礼法来安定天下。
- 大分严堂陛:指朝堂的严肃与庄重。
- 亟拜不为烦:急忙行礼并不觉得麻烦。
- 秦惟损则覆:秦国因轻视礼法而灭亡。
- 鲁以秉而存:鲁国因坚持礼法而存续。
- 明主亲临决:明君亲自参与决策。
- 裨谌谩求野:比喻一些人追求个人私利。
- 清华缀鹭鹓:比喻社会的清明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直白、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特点,尤其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进经筵讲礼记彻章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面对内外困扰的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礼仪、文化的重视,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礼法为中心,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诗人以历史典故警示统治者,劝诫他们重视礼法与文化。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秦国与鲁国的兴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礼法的重要性。诗人不仅关注政治,还关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在诗中多次提到经典文献与学术的重要性。
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通过对礼法的强调,诗人表现了对社会和谐与安定的渴望,展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不仅是一篇治国理政的箴言,更是一曲对文化传承的赞歌,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惟王建邦国,以礼定乾坤:强调君主用礼法来管理国家。
- 大分严堂陛,弥文及冠昏:指朝堂的庄严和礼仪的规范。
- 徐行非曰逊,亟拜不为烦:君臣之间应有礼仪,行礼不觉得麻烦。
- 臣岂容私量,人谁越短垣:臣子不能私自揣测自己的地位。
- 秦惟损则覆,鲁以秉而存:秦国因失去礼法而覆灭,鲁国因坚持礼法而存。
- 制备周京奠,仪成汉帝尊:提到周朝与汉朝的礼仪制度。
- 民彝何可泯,经籍未尝燔:民间的风俗与文化不应被抹去,经典文献应被珍视。
- 明主亲临决,诸儒共讲论:明君亲自参与治理,众儒共同讨论国事。
- 裨谌谩求野,戴圣自专门:指一些人只顾追求个人利益。
- 伋学方垂范,聃书盍塞源:学问与经典应当传承与发扬。
- 四篇殊建武,百问陋开元:指学术的多样性与深度。
- 会稡新编钜,芟夷聚讼繁:表达对治国理政的担忧。
- 俚辞羞狗曲,小辨戒猩言:对低俗言辞的批评。
- 舞蹈威颜近,传宣诏语温:礼仪与文化的庄重。
- 昭回洒牺画,燕衎洽尧樽:比喻祭祀与礼仪的庄重。
- 宝带颁藏府,名驹出大宛:比喻国家的富庶与人才的涌现。
- 左扌右秉持叨象版,烹啜试龙园:描绘朝廷的繁华与政务的复杂。
- 羁贱均蝼蚁,清华缀鹭鹓:比喻社会的清明与和谐。
- 謏闻惭倚席,朽质谬乘轩: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占毕无嘉颂,将何报上恩: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秦国与鲁国的对比,强调礼法的重要性。
- 比喻:使用比喻描绘社会状况,如“羁贱均蝼蚁”。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礼法、文化与国家治理展开,强调了礼仪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渴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礼:象征着社会秩序与和谐。
- 经籍: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 明主:象征着理想的领导者与治理者。
- 民彝:象征着民间文化与风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秦国为何覆灭?
- A. 战争失败
- B. 失去礼法
- C. 经济崩溃
-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 A. 任何君主
- B. 理想的领导者
- C. 特定历史人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礼记》:探讨传统礼仪与文化。
- 《论语》:孔子对礼法的思考与实践。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是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社会状况,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与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