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时间: 2025-01-19 16:44:45

一题作岘山送朱大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孟浩然 〔唐代〕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白话文翻译:

岘山的南面,城郭之外,我每次登高望远时都要送别友人。
沙滩和江边的村庄很近,而松门山的寺庙则显得深邃幽静。
我有一言相赠,你即将去往三峡的旅途。
在宜城的酒席上,我们欢聚一堂,征途上却将穿越云梦之林。
游子的心情难免蹉跎,依旧眷恋故友的情感。
你要走了,切勿耽搁,巴东的猿声将伴你夜行。

注释:

  • 岘山:位于今湖北省,风景秀丽,常为游人所游览。
  • 南郭:南面的城郭,指岘山南边的城墙或村落。
  • 沙岸:指江边的沙滩,附近的村庄。
  • 松门山寺:指松门山上的寺庙,意象深远。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旅游胜地。
  • 祖席:指传统的酒宴。
  • 云梦林:指云梦山与森林,风景如画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张去非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岘山的自然景色与送别情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岘山的自然景观,勾勒出送别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语调,传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离别的哀伤。首联“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既点明了地点,又彰显了作者对送别场合的熟悉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沙岸和村庄的接近,松门山寺的深邃,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中间两句“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不仅传递了对友人的祝福,也隐含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向往。最后两句“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游子在离别时的迟疑和对故人的深情眷恋。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风格与情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 描述了送别的地点,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2.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 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表现出环境的宁静和深邃。
  3. 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

    • 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未来旅途的期许。
  4.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 提及了酒席的欢乐与旅途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5.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 抒发了游子的惆怅和对故人的思念。
  6.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 劝诫友人不要耽搁,暗示离别的急迫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形成了平衡的对称结构。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
  • 拟人:将猿声描绘成伴随夜行的同伴,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岘山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蕴含着对自然、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岘山:象征着友谊的高尚和追求的理想。
  • 沙岸、江村:代表平静、安宁的生活。
  • 松门山寺:象征着深邃、静谧的思索与回忆。
  • 三峡、云梦林:代表了旅途的未知和对未来的憧憬。
  • 猿声:象征着离别的孤独与思念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送别的友人姓名是什么? A. 张去非
    B. 朱大
    C. 孟山人

  2. 诗中提到的“松门山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热闹喧嚣
    B. 深邃幽静
    C. 美丽风光

  3. 诗中描述的“祖席宜城酒”是指什么?
    A. 酒席的欢乐
    B. 酒的苦涩
    C. 酒的丰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孟浩然的这首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强调旅途的艰辛与对国家的忠诚。两首诗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友谊和情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孟浩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