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时间: 2025-01-04 08:48:06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孟浩然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樟亭楼时的景象。水面上,一座高楼让人眺望,半个身子仿佛要跃出青翠的林间。帷幕敞开,英俊的文士聚集在此,芳香的筵席上客人们热闹喧哗。山中藏着大禹的穴居,城市压在伍胥的波涛之上。今天看着大海的涨潮,垂钓的我想学习钓鳌的技艺。

注释:

  • 水楼:指楼阁建在水边,便于观景。
  • 帟幕:指用帷幕遮挡的地方。
  • 英僚:指英俊的文士或官员。
  • 芳筵:指香气四溢的宴席。
  • 伯禹:指大禹,传说中治水的英雄。
  • 伍胥:古代楚国名将,传说能引水作战。
  • :大海。
  • :传说中的海中巨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均为山水田园诗流派的代表。生于襟山,早年游历,后隐居于长安,喜好自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孟浩然与友人薛司户登上樟亭楼时,正值春夏之交,时节宜人,诗人借登高望远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他自由洒脱的个性。

诗歌鉴赏: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开篇即以“水楼一登眺”引入,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水边的高楼令人心旷神怡。接着通过“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一幅热闹的社交场景,文人墨客齐聚一堂,气氛欢快而融洽。

接下来的两句“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伯禹的治水业绩和伍胥的水战传说,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彰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敬仰。

最后一句“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则表现出诗人对钓鱼的向往与对自然的亲近。通过“观溟涨”,诗人似乎在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展现了孟浩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风格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楼一登眺:在水边的楼阁上高高地向外眺望。
  2. 半出青林高:楼阁似乎要从青翠的树林中跳出来,形象生动。
  3. 帟幕英僚敞:帷幕敞开,英俊的文士们在这里。
  4. 芳筵下客叨:香气扑鼻的宴席上,客人们热烈交谈。
  5. 山藏伯禹穴:山中隐藏着大禹的穴居,寓意深远。
  6. 城压伍胥涛:城市的波涛像伍胥一样压迫而来。
  7. 今日观溟涨:今天我观察海水涨潮的情景。
  8. 垂纶学钓鳌:我想学习钓鳌的技巧,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形成了整齐的对仗句式。
  • 典故:使用了伯禹和伍胥的历史典故,增加了文化深度。
  • 意象:水楼、帟幕、芳筵等意象,构成了诗的生动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亲近。诗的情感基调轻松愉悦,带有一丝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楼: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青林:代表了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芳筵:象征着人际交往与文人雅士的聚会。
  • 伯禹穴:引入历史,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 溟涨:象征着时间与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禹”是谁? A. 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B. 古代的诗人
    C. 现代的科学家

  2.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政治的关注

  3. “今日观溟涨”中的“溟”指的是什么? A. 湖泊
    B. 大海
    C. 江河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加突出山水的宁静与思考。而孟浩然的《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则在社交场合中展现了活泼与热闹,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山水田园诗的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