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潭(山)作》

时间: 2024-09-19 21:17:01

石潭傍隈隩,沙榜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潭(山)作》
作者:孟浩然 〔唐代〕
石潭傍隈隩,沙榜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在岘潭边垂钓的情景。石潭旁边的景色幽静,沙滩上清晨的细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我试着放下竹竿去钓鱼,竟然钓到了美味的鲫鱼。岸边有美人用金刀切鱼,她那纤细的手指将鱼肉切得红艳鲜美。于是,我感谢陆内史的恩情,但莼菜羹的美味又何足以传颂呢?

注释:

  • 岘潭:指的是岘山的潭水,环境幽美,适合垂钓。
  • 隈隩:隈,水边的曲折处;隩,沙滩或水边的沙土。
  • 查头鳊:查头,指的是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 金错:金刀,形容美人在切鱼时用的刀具。
  • 陆内史:指陆士衡,唐代名士,以美食和文才著称。
  • 莼羹:莼菜做的羹,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清逸,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事往来,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他闲居于山水之间,以垂钓为乐,表达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岘潭(山)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潭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石潭的安静和沙滩的细腻,显示出自然的恬静与美丽。然后,诗人通过试钓的细节,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钓到的“查头鳊”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赞美,更隐含着诗人对生活趣味的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的“美人骋金错”则为画面增添了人情味,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享受,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诗人对陆内史的感谢以及对莼羹的轻描淡写,表现出他对美食的淡然与知足,这种随和的心态让整首诗更显洒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体现了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石潭傍隈隩,沙榜晓夤缘。”描绘了清晨潭边的宁静环境,利用“傍隈隩”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场景。
    • 第二联“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表现了诗人垂钓的兴致,钓到鱼的喜悦。
    • 第三联“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以美人切鱼的细腻画面丰富了诗的情感,增加了生活的温馨感。
    • 第四联“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表达了对陆内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淡泊之态。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石潭:象征宁静与自然,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查头鳊:象征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馈赠,表现了诗人的钓鱼乐趣。
  • 美人:代表生活中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 莼羹:象征传统美食,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查头鳊”指的是什么鱼? A. 鲤鱼
    B. 鲫鱼
    C. 黄鳝

  2.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3. 诗中提到的“陆内史”是谁? A. 陆游
    B. 陆士衡
    C. 陆游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两者均以山水为题材,但孟浩然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人情味,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与空灵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