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十咏·翠柏亭》

时间: 2024-09-19 20:37:55

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白话文翻译:

在众多的树林中,黄叶纷纷落下,苍劲的树皮紧紧包裹着翠绿的枝条。
这种自然的根性依然存在,不会因为雪霜的侵袭而改变。
灵气和润泽承载着多重露水,清幽的阴影贯穿四季。
在这婆娑的岁寒意中,每次坐下总是迟迟不愿离去。

注释:

  • 众林:许多树木。
  • 皴皮:树干表面干裂的皮。
  • 自然根性:天然的生命本质。
  • 不为雪霜移:不因寒冬的雪霜而改变。
  • 灵润:充满生机的湿润。
  • 承多露:承载着很多露水。
  • 清阴:清爽的阴影。
  • 婆娑:舞动的样子,形容树影摇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雪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考验,而“根性”则体现了生命的坚韧。古人常用竹、松、柏等植物象征气节和品德,此处的“翠柏”则可能暗示作者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中复,宋代诗人,生于吴中,文学修养深厚,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园十咏》是作者对西园风景的赞美,诗中描绘了翠柏亭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在四季变化中自然物象的生命力及其对人的启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中的翠柏树,表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诗的开头以“众林坠黄叶”引入,引发读者对季节更迭的思考,黄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但转而用“皴皮抱翠枝”来展现翠柏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强调这种“根性”不会因“雪霜移”而改变,表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恒常与坚韧。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灵润承多露”描绘了树木在晨露滋养下的灵气,突显出生命的活力。最后一句“婆娑岁寒意”,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深切眷恋。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众林坠黄叶:描绘秋冬交替时,树木的黄叶纷纷落下,展示了季节的变化。
  2. 皴皮抱翠枝:苍老的树皮依然包裹着生机盎然的枝叶,象征着生命的坚持。
  3. 自然根性在:强调自然界中的生物本质依然存在,具有坚韧不拔的特性。
  4. 不为雪霜移: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生命的本质依然不会改变。
  5. 灵润承多露:树木在晨露的滋养下显得灵动而润泽,象征生命的活力。
  6. 清阴贯四时:清新的阴影贯穿四季,表现了自然的恒久与稳定。
  7. 婆娑岁寒意:岁寒时节,树影摇曳,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8. 每到坐迟迟:每次在此处坐下都感到时间的延续,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生命特性相结合,增强诗歌的意象。
  • 拟人:通过“婆娑”形容自然景象,赋予了树木以情感。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衰败与生命的流逝。
  • 翠柏: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露水:象征生命的滋养与清新。
  • 清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恒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众林坠黄叶”表达了什么季节的变化?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诗歌中提到的“灵润承多露”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枯萎
    • B. 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C. 时光的流逝
    • D. 生命的孤独
  3. “婆娑岁寒意”中“婆娑”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的摇曳
    • B. 风的轻拂
    • C. 水波的涟漪
    • D. 雪花的飞舞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终南山》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描绘和情感表达。吴中复的诗更强调生命的坚韧与清新,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寄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这样的内容结构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西园十咏·翠柏亭》的诗意与背景,增加对古诗词的欣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