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侬心常慊慊,欢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常常感到愉悦,欢快的行走源于内心的愉悦情感。
迷雾和露水掩盖了荷花,想要看清莲花却难以分辨。
注释:
- 侬心:我心,指的是自己的内心。
- 慊慊:愉快,快乐的样子。
- 欢行:欢快地行走,心情愉悦时的状态。
- 由豫情:由内心的愉快情感所引发。
- 雾露:雾气和露水,常用来营造氛围。
- 隐芙蓉:隐约可见的荷花。
- 见莲讵分明:想要看见莲花,却难以分辨清楚。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芙蓉”和“莲”均为常见的水生植物,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在古代文人笔下,荷花常常与高洁、清雅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这里隐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出自隋代,具体作者不详。隋代作为一个短暂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文学上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并逐渐走向繁荣。
创作背景:据推测,这首诗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隋代时期,社会动荡后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和回归,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言辞传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在表达内心愉悦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开头的“侬心常慊慊”直接揭示了诗人愉悦的心境,随之而来的“欢行由豫情”则体现出这种愉悦的源泉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而后两句“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雾露带来的朦胧感与诗人内心的清晰形成了反差。这里可以看作是对美的追求被外界因素所遮蔽,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荷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既代表了纯洁的心灵,也暗示着理想中的美好往往难以捉摸。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隋代文人对情感细腻的把握及其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侬心常慊慊:我内心常常感到愉悦,表现诗人的积极心态。
- 欢行由豫情:欢快的走路由内心的愉悦情感驱动,强调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 雾露隐芙蓉:自然景象中的迷雾和露水遮蔽了荷花,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 见莲讵分明:想要看清莲花,却难以分辨,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前后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愉悦和自然美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雾露:代表外界种种的遮蔽,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莲花:同样是美的象征,但在此处因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模糊不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侬心常慊慊”中的“侬”指代谁? A. 他
B. 她
C. 我
D. 你 -
诗中提到的“雾露”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 产生清新空气
B. 遮蔽美景
C. 形成水源
D. 让人感到寒冷 -
“见莲讵分明”表达的情感是?
A. 清晰
B. 迷茫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李白在诗中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其意象更加奔放,与此诗的内敛感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此诗的细腻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