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多稼亭》
时间: 2025-01-01 11:2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多稼亭》
作者:杨万里
遥望城头多稼亭,
亭边霜桧老更青。
当年老守携稚子,
芒鞋葵扇绕城行。
腊前移梅春插柳,
蹋雪冲泥不停手。
柳未成阴梅未花,
著帽又迎新太守。
後来新守复迎新,
到今新旧知几人。
向来手植今在否,
寄与此诗聊问春。
白话文翻译
远远地望去,城头的多稼亭依旧在,亭边的霜桧树显得更加苍翠。曾经在这里守城的老者,牵着小孩,穿着草鞋,扇着葵扇,绕着城墙行走。腊月前移植梅树,春天的时候插柳,踩着雪,冲着泥,手不停歇。柳树还未成荫,梅花也还未开放,戴着帽子又迎来了新的太守。后来新的守城官又来了,直到现在,新旧之间又有多少人知晓。过去我亲手种植的树如今还在吗?借这首诗来问问春天的消息。
注释
- 多稼亭:指多稼亭,古时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可能是用于观赏的亭子。
- 霜桧:霜打的桧树,象征坚韧与长青。
- 芒鞋葵扇:形容当时人们的简朴生活,芒鞋为草鞋,葵扇为大葵扇,常用于夏天遮阳。
- 腊前移梅春插柳:指在腊月时移植梅树,春天时插柳,显示出季节的变迁。
- 著帽:戴上帽子,表示迎接新官。
- 手植:亲手种植,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90年-1255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望多稼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王朝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回忆昔日的宁静生活和对新旧交替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望多稼亭》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杨万里通过对一个亭子及周边景象的描写,勾起了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开篇“遥望城头多稼亭”,简单的一句,却将时空的距离感拉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遥远的怀念。亭子边的“霜桧老更青”意象,通过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顽强,象征着诗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的珍惜。
而后,诗人在描绘当年与孩子游玩的场景时,使用了“芒鞋葵扇”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快乐的珍视。在描写季节更迭的过程中,诗人提到“腊前移梅春插柳”,再一次展示了自然的轮回与生活的节奏。
“柳未成阴梅未花”,此时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新官上任的无奈与对旧事物的怀念,这种情感在“新旧知几人”的反问中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寄与此诗聊问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春天的向往,借诗寄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望城头多稼亭:远望城头的多稼亭,开启了对往昔的追忆。
- 亭边霜桧老更青:霜打的古桧树依旧苍翠,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岁月的印记。
- 当年老守携稚子:回忆往昔,老者牵着孩子,展现了温馨的家庭场景。
- 芒鞋葵扇绕城行:细节描写,表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清新而自然。
- 腊前移梅春插柳:季节交替,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蹋雪冲泥不停手: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 柳未成阴梅未花:感叹时光流逝,季节变化中的无奈与期待。
- 著帽又迎新太守:迎接新官上任,表述一种对新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 後来新守复迎新:新旧交替,历史的轮回。
- 到今新旧知几人:反思人与事物变迁的无常。
- 向来手植今在否:对亲手种植的树木的怀念与思考。
- 寄与此诗聊问春:通过诗歌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霜桧树的苍翠比喻生命的顽强。
- 对仗:如“腊前移梅春插柳”,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新旧交替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多稼亭:象征着宁静的生活与美好的回忆。
- 霜桧:代表生命的坚韧与岁月的沉淀。
- 梅与柳:象征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生机。
- 新太守:代表社会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多稼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腊前移梅春插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琐碎
- B. 季节的变迁
- C. 对新官的期待
-
“柳未成阴梅未花”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失望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杨万里
- B. 季节的变迁
- A. 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望多稼亭》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的怀旧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