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吹笛秋山风月清,
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
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
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
何得愁中曲尽生。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秋山中,吹响了笛声,谁家的笛声如此动人,令人心碎?风中飘荡的音律和谐动听,月亮在关山之旁几处明亮。胡人的骑兵在午夜时分可以向北出征,武陵的曲调让我思念南方的征途。故乡的杨柳如今已摇落,为什么愁苦之中却又能曲调不断?
注释:
- 吹笛:指吹奏笛子,笛声在诗中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 秋山:秋天的山,象征清冷与宁静。
- 断肠声:形容笛声动人,令人心痛的情感。
- 律吕:乐律,指音调。
- 胡骑:指胡人骑兵,可能暗示战乱。
- 武陵:指武陵地区,通常是诗人理想中的南方和平之地。
- 杨柳:象征故乡和离别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武陵:常被视为田园诗的象征,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胡骑:历史上,胡人常指北方少数民族,反映了唐代的民族关系与战争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生动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 创作背景: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战乱频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吹笛》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川风景和笛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吹笛秋山风月清”引入,清晰的秋天气息和悠扬的笛声相互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令人心痛的美。接着,诗人通过“谁家巧作断肠声”进一步深化了笛声的动人之处,引发读者对笛声背后故事的思索。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目光转向战乱,提到“胡骑中宵堪北走”,暗示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冲突。在这片宁静的景致中,战争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使得诗人的思绪愈加沉重。最后两句提到故乡的杨柳,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与无奈,令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笛秋山风月清:描绘了秋天的清新景色,笛声响起,与自然美相呼应。
- 谁家巧作断肠声:引发读者对笛声来源的好奇,同时表达了笛声的动人。
- 风飘律吕相和切:音律在风中飘荡,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 月傍关山几处明:月亮和关山的意象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 胡骑中宵堪北走:暗示战争的威胁与紧迫感。
- 武陵一曲想南征:联想到和平的武陵,与战乱形成鲜明对比。
- 故园杨柳今摇落: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何得愁中曲尽生:愁苦与音乐的结合,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肠声”比喻笛声的动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秋山:象征宁静与思考。
- 笛声:代表情感与心灵的寄托。
- 胡骑:象征动乱与不安。
- 故园杨柳:象征家乡的依恋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山”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热闹
C. 战争
D. 快乐 -
诗歌中“胡骑”指的是: A. 胡人的骑兵
B. 诗人的朋友
C. 山中的动物
D. 河流 -
诗中提到的“武陵”象征着: A. 安全与和平
B. 战争与破坏
C. 城市的喧嚣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吹笛》对比,前者呈现了战乱中的悲痛,后者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