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弋阳》
时间: 2025-01-19 18:5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弋阳 赵师秀 〔宋代〕 三月三番过弋阳,吾生辛苦莫思量。 磨圆滩石几年浪,丹尽江枫昨夜霜。 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 高眠旧有山中约,只欠青骡道十方。
白话文翻译:
三月里我三次经过弋阳,我的生活辛苦不必多想。 河滩上的石头被浪磨得圆滑,江边的枫叶因昨夜的霜而变红。 已经计算好在中途度过腊月,更感到回到家中也未真正是家乡。 我曾在山中有过安眠的约定,只是还缺少一匹青骡走遍四方。
注释:
- 弋阳:地名,今江西省弋阳县。
- 吾生辛苦:指作者的生活经历艰难。
- 磨圆滩石: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 丹尽江枫:指枫叶因霜而变红,丹指红色。
- 度腊:度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 抵舍未为乡:回到家中也感觉不到家乡的温暖。
- 高眠旧有山中约:指作者曾在山中有过安逸的生活约定。
- 青骡道十方:指骑着青骡走遍各地。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诗多写个人生活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如磨圆的滩石和丹红的江枫,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诗中“吾生辛苦莫思量”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后文“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则进一步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回到家中也感觉不到家乡的温暖。最后两句“高眠旧有山中约,只欠青骡道十方”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骑着青骡走遍四方,实现心中的山中约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三月三番过弋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作者频繁的旅行。
- “吾生辛苦莫思量”,直接抒发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表达了作者不愿过多思考生活苦难的态度。
- “磨圆滩石几年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 “丹尽江枫昨夜霜”,描绘了江边枫叶因霜而变红的景象,增添了诗的色彩感。
- “已算中途当度腊”,表明作者已经计划好在旅途中度过腊月。
- “更怜抵舍未为乡”,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回到家中也感觉不到家乡的温暖。
- “高眠旧有山中约”,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只欠青骡道十方”,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骑着青骡走遍四方,实现心中的山中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磨圆滩石几年浪”,用滩石被浪磨圆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 拟人:如“丹尽江枫昨夜霜”,将枫叶变红拟人化为“丹尽”。
- 对仗:如“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磨圆滩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
- 丹尽江枫:象征秋天的到来和岁月的变迁。
- 青骡道十方: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远行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磨圆滩石几年浪”比喻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活的艰辛 C. 自然的美丽 D. 旅途的漫长
-
“丹尽江枫昨夜霜”中的“丹尽”指的是什么? A. 枫叶变红 B. 霜降 C. 秋天到来 D. 江水变红
-
诗中“高眠旧有山中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A. 安逸的生活 B. 远行的愿望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过弋阳》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赵师秀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赵师秀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旅途中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