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头之水兮,不可以溅衣。陇头之云兮,不可以同归。事行役兮无已时。无已时,千里万里从旌旗。风雨惨惨兮寒且饥,陇头之兮鸣声悲。
白话文翻译:
陇头的河水啊,不能用来洗衣服。陇头的云彩啊,不能与我一同归去。服役的事情啊,没有尽头。没有尽头,千里万里跟随旌旗行进。风雨凄凄啊,寒冷又饥饿,陇头的河水发出悲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陇头:指陇山(今甘肃一带)的山头或高地。
- 溅衣:指用水洗涤衣物。
- 行役:指服兵役或劳役。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 惨惨:形容天气阴沉、凄凉。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反映了宋代士兵服役的艰辛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此诗可能创作于曹勋随军出征或视察边疆时,反映了士兵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曹勋随军出征或视察边疆时所作,通过描绘陇头的景象,表达了士兵服役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陇头的景象,表达了士兵服役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陇头之水兮,不可以溅衣”和“陇头之云兮,不可以同归”两句,通过对陇头水和云的描绘,暗示了士兵身处边疆的孤独和无法回归的无奈。而“事行役兮无已时”则直接表达了服役的无尽和艰辛。最后,“风雨惨惨兮寒且饥,陇头之兮鸣声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士兵的苦难和悲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陇头之水兮,不可以溅衣:陇头的河水不能用来洗衣服,暗示士兵身处边疆,生活条件艰苦。
- 陇头之云兮,不可以同归:陇头的云彩不能与我一同归去,表达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 事行役兮无已时:服役的事情没有尽头,直接表达了服役的无尽和艰辛。
- 无已时,千里万里从旌旗:没有尽头,千里万里跟随旌旗行进,描绘了士兵长途跋涉的艰辛。
- 风雨惨惨兮寒且饥:风雨凄凄,寒冷又饥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士兵的苦难。
- 陇头之兮鸣声悲:陇头的河水发出悲鸣,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士兵的悲凉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陇头之兮鸣声悲”,将河水拟人化,赋予其悲鸣的情感。
- 对仗:如“陇头之水兮,不可以溅衣”与“陇头之云兮,不可以同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士兵服役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陇头的景象和士兵的苦难,展现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陇头之水:象征边疆的艰苦环境。
- 陇头之云:象征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 风雨惨惨:象征士兵所面临的恶劣自然环境和苦难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陇头之水兮,不可以溅衣”暗示了什么? A. 士兵生活条件艰苦 B. 士兵无法洗衣服 C. 士兵身处边疆 D. 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
诗中“陇头之云兮,不可以同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士兵的孤独 B. 士兵的无奈 C. 士兵的思念 D. 士兵的悲凉
-
诗中“事行役兮无已时”直接表达了什么? A. 服役的无尽 B. 服役的艰辛 C. 士兵的孤独 D. 士兵的思念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士兵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曹勋《陇头水》:两首诗都描绘了边疆士兵的艰辛,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士兵的豪情和壮志,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士兵的悲凉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