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1-08 22:10:16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

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

绰约晚风前。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

可是行云归楚岫,疑来解佩出湘川。

空惹恼人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其三
作者:沈宜修 〔明代〕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
脂粉邀人随意傅,
绮罗趁体及时穿。
绰约晚风前。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
可是行云归楚岫,
疑来解佩出湘川。
空惹恼人怜。

白话文翻译:

在湖上,有位女子,高高的发髻上簇着金钿。
她的脂粉让人不禁想要随意地为她化妆,
华丽的绮罗衣服及时地穿在她的身上。
她的身影在傍晚的微风中显得格外绰约。
我劳心望眼,何处才是最美丽的婵娟?
难道是那行云归向楚山,
还是那疑似解佩的湘水?
这情景,真是让人怜惜。

注释:

  • 高髻:指发髻高耸的发型,古代女子常以此为美。
  • 簇金钿:金钿是装饰品,簇指排列、聚集。
  • 脂粉:指化妆品,脂是指脂膏,粉是指粉末。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
  • 绰约:形容女子的姿态优雅轻盈。
  • 晚风:傍晚的微风,增添了诗的意境。
  • 婵娟:形容美丽的女子,常指月亮的婵娟影。

典故解析:

  • 楚岫湘川:楚指楚地,湘指湘江,都是古代有名的地名。诗中借用两地的山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宜修,明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女性之美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雅致生活,沉迷于山水与美女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三》是一首描写湖上女子之美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位女子的优雅形象。开篇以“湖上女”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丽的湖畔场景,女子的高髻和金钿的装饰,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致与优雅。接着,诗人通过“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两句,进一步表现了女子的妆容与服饰之美,诗人不仅在描绘外在,更传达了对这种女性美的由衷赞叹。

“绰约晚风前”一句,诗人将女子的身姿与晚风融合,展现出一种轻盈、灵动的气质,令人心生向往。随后的“劳望眼,何处最婵娟”,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虽美景当前,却又感到迷茫,不知何处才是最美的存在。

最后几句,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意象,表达了对女子的怜惜与思念,隐含了对美好事物无尽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在描写女子之美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一种对美的憧憬与感伤,典雅而又充满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湖边的女子,发髻高耸,金钿装饰着发髻。
    • 脂粉邀人随意傅:她的妆容吸引人,令人想为她轻松化妆。
    • 绮罗趁体及时穿:华丽的衣服正好合身,展现出她的美丽。
    • 绰约晚风前:她在晚风中显得格外轻盈。
    •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我四处眺望,哪里是最美的女子?
    • 可是行云归楚岫:难道是云彩归向楚地的山岫?
    • 疑来解佩出湘川:还是疑似有人从湘江解开佩带而来?
    • 空惹恼人怜:这些情景,空惹人怜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与自然景物相提并论,增强美感。
    • 拟人:通过“行云归楚岫”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氛围。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湖上女子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女性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分析:

  • 女子: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柔和。
  • 晚风:象征着轻盈与温柔。
  • 行云与山岫:象征着变化与沉静,反映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髻簇金钿”表达了女子的什么特点?

    • A. 身材高挑
    • B. 发型华丽
    • C. 眼神清澈
  2. “绰约晚风前”中“绰约”指的是?

    • A. 优雅的身姿
    • B. 笑容可掬
    • C. 细腻的妆容
  3. 诗人通过何种自然意象表达对女子的思念?

    • A. 春花
    • B. 行云与楚岫
    • C. 蓝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对女性美的描写:如林黛玉、薛宝钗等角色的形象塑造。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思考。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情感细腻,描摹女子的婉约与美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多个明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分析。
  • 《唐诗三百首》:对比古代诗歌的不同风格与主题,丰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