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0:52:49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

南北峰高青日日,东西塔锁碧环环。

淡扫作云环。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

石蹬半连烟缭绕,蔓萝深护涧潺湲。

遥望四天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其二
作者:沈宜修 〔明代〕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
南北峰高青日日,
东西塔锁碧环环。
淡扫作云环。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
石蹬半连烟缭绕,
蔓萝深护涧潺湲。
遥望四天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湖面上的山影,如同镜中弯曲的倒影。南北两座高峰在阳光下显得青翠欲滴,东西两座塔楼仿佛锁住了青色的水环。淡淡的云彩环绕在空中。微雨过后,衣袖上沾满了翠绿和红色的斑点。石阶半隐于缭绕的烟雾中,蔓藤深深地护卫着潺潺流动的山涧。我遥望着四周的天空。

注释:

  • 一抹:指的是一缕、一道,形容山影如同轻轻的抹过水面。
  • 镜中弯:比喻湖面映出的山影,像镜子中的弯曲影子。
  • 南北峰高:南北方的山峰高耸入云,常用来形容壮丽的自然景观。
  • 淡扫作云环:指云彩轻轻地环绕在空中,形容柔和的气氛。
  • 满袖翠红斑:微雨之后,衣袖上沾染了青翠和红色的水滴。
  • 石蹬:指石阶,常用于山间小路。
  • 蔓萝深护:指蔓藤植物深深地覆盖着,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涧潺湲:形容山涧的水流潺潺流动,声音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是明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江南地区,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与赞美,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优美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诗中不仅有青山、碧水,还有微雨和云彩,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湖上山,一抹镜中弯”的比喻,将湖面与山影的关系描绘得恰到好处,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南北峰的高耸和东西塔的环绕,象征着江南的秀美与壮丽。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诗中的“微雨过,满袖翠红斑”描绘出雨后清新的气息,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最后一句“遥望四天间”则将视野拉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仿佛能看到更远的地方,进一步增强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湖上山的影子映在水面,像镜子中弯曲的影像,生动形象。
  2. 南北峰高青日日:南北两座高峰,青翠欲滴,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3. 东西塔锁碧环环:东西的塔楼仿佛锁住了四周的青色水环,形成了一种空间的封闭感。
  4. 淡扫作云环:轻轻的云彩环绕,增添了柔和的氛围。
  5.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微雨过后,衣袖上沾满了青翠和红色的水滴,生动描绘了雨后的景象。
  6. 石蹬半连烟缭绕:石阶半隐于烟雾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7. 蔓萝深护涧潺湲:蔓藤植物深深地护卫着流动的山涧,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8. 遥望四天间:最后一句将视野拉宽,表现出一种开阔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中弯”比喻山影。
  • 对仗:如“南北峰高”和“东西塔锁”,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
  • 拟人:如“蔓萝深护”,赋予蔓藤以保护的意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云、雨:象征变化和生机。
  • 石阶、蔓萝:表现出自然的幽静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上山”用来比喻什么?
    A. 湖水
    B. 山影
    C. 天空

  2.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中“翠红斑”指的是什么?
    A. 雨滴
    B. 花瓣
    C. 叶子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回忆
    B. 对江南自然风光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描绘江南春景的美丽和生机。
  • 《春夜喜雨》(杜甫): 赞美春雨的滋润与生机。

诗词对比:

《江南春》(杜甫)与《忆江南 其二》都表现了对江南自然的赞美,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强调生机与希望,而沈宜修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的江南风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