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五》

时间: 2025-01-08 22:13:44

湖上水,流绕断桥横。

渺渺泛连遥岫碧,溶溶浮向落花明。

鱼浪簇青萍。

环曲岸,漪练浸云平。

棹引纤罗香拂拂,镜窥娇粉艳盈盈。

歌管作波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其五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湖上水,流绕断桥横。渺渺泛连遥岫碧,溶溶浮向落花明。鱼浪簇青萍。环曲岸,漪练浸云平。棹引纤罗香拂拂,镜窥娇粉艳盈盈。歌管作波声。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的水,环绕着断桥流淌。远处的山岚与清波交融,仿佛在轻轻荡漾着落花的光辉。鱼儿在水中跃动,青萍随之摇曳。岸边的曲线如同画卷,波纹轻轻浸润着天空的云朵。小船摇曳,轻纱般的香气扑面而来,水面如镜子般倒映出娇艳的花色。远处传来的歌声,如同波浪轻轻起伏。

注释:

  • 断桥:指的是一座中断的桥,象征孤独和思念。
  • 渺渺: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而悠远。
  • 溶溶:形容水波轻柔而明亮。
  • 鱼浪:鱼在水中游动时掀起的波浪。
  • 漪练:形容水面的波纹如绸缎般平滑。
  • :指船桨。
  • 纤罗:指轻薄的罗帕,形容柔美的气息。
  • 盈盈:形容花色鲜艳而娇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宜修,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水乡风光,情感细腻,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盛行的文人雅集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五》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湖面、桥梁、远山和落花的和谐美景,展现了江南的柔美与静谧。诗的开头“湖上水,流绕断桥横”,以水为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中丰富的意象,如“渺渺泛连遥岫碧”和“鱼浪簇青萍”,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淡淡愁绪。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棹引纤罗香拂拂,镜窥娇粉艳盈盈”,将视听感受结合,展现了江南的温柔与细腻。这里的“棹”与“镜”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诗意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极具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水,流绕断桥横:描述湖面水流环绕着一座断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渺渺泛连遥岫碧:远处的山峦和湖水交融,形成一幅迷离的画面。
  3. 溶溶浮向落花明:水波轻轻浮动,映照着落花的光辉,增添了诗的柔美。
  4. 鱼浪簇青萍:鱼儿在水中游动,带起波浪,青萍随之起伏,展现了活力。
  5. 环曲岸,漪练浸云平:环绕的岸边,波纹轻轻浸润着天边的云朵,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象。
  6. 棹引纤罗香拂拂:小船划行,轻纱般的香气扑面而来,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7. 镜窥娇粉艳盈盈:水面如镜子,映出鲜艳的花色,表现了自然之美。
  8. 歌管作波声:远处的歌声如同波浪般起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用“鱼浪簇青萍”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渺渺泛连遥岫碧,溶溶浮向落花明”,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宁静与柔美。
  • 断桥:引发对往事和孤独的思考。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青萍: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歌声:传递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湖上水,流绕断桥横”中“断桥”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孤独
    • C. 欢乐
  2. 诗中“鱼浪簇青萍”描绘了什么?

    • A. 静谧
    • B. 生机
    • C. 伤感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乡愁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沈宜修《忆江南》与李白的《庐山谣》:
    • 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侧重于温柔的乡愁,后者则表现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通过对《忆江南 其五》的深入解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美与情感,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