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外几芭蕉,幽怀慰寂寥。
晚家风颭颭,秋称雨潇潇。
清滴渔篷碎,徐翻凤扇摇。
进修期似尔,日日长新苗。
白话文翻译
窗外几株芭蕉,幽静的心情安慰着寂寞。
傍晚时分,风轻轻吹动,秋天的雨滴潇潇而落。
清晨的雨水滴落在渔篷上,轻轻翻动的凤扇摇曳。
修身的时间就像这样,日日夜夜长出新的希望。
注释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湿润之地,象征着宁静和清雅。
- 幽怀:幽静的心情,内心的感受。
- 颭颭:形容风声或轻微的动静。
- 潇潇:形容雨声或雨水的细腻。
- 清滴:清脆的水滴声,体现自然的细腻。
- 渔篷:渔夫的帐篷,象征着渔家的生活。
- 凤扇:古代一种精美的扇子,这里可能象征着轻柔的动作。
- 进修期:指的是修身养性、学习进步的时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芭蕉”、“渔篷”等意象,传达了隐居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感悟。这种风格在宋代文人中较为常见,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统一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通过窗外的芭蕉与雨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该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芭蕉》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诗。诗人以窗外的芭蕉入手,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开篇“窗外几芭蕉”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诗人的孤寂与内心的思索。接下来的“晚家风颭颭,秋称雨潇潇”则通过风与雨的描写,增添了秋天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情感的共鸣。
诗的后半部分,清滴的雨声与渔篷的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生活画面。最后一句“进修期似尔,日日长新苗”则是对自身修身养性的期许,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努力的态度。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景象描写,也有内在的心灵启示,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外几芭蕉:描绘自然景色,暗示诗人的孤寂。
- 幽怀慰寂寥:内心的幽静情感安慰了自己的寂寞。
- 晚家风颭颭:傍晚的微风轻轻吹动,增添了秋意。
- 秋称雨潇潇:秋天的细雨轻声落下,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清滴渔篷碎:雨水清脆地滴落在渔夫的篷上,增添了一种生活气息。
- 徐翻凤扇摇:扇子轻轻摇动,象征着宁静和柔和。
- 进修期似尔:修身的时间仿佛也在静静流逝。
- 日日长新苗:希望在不断成长,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进修期”比作“新苗”,象征生长与希望。
- 拟人:将风和雨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芭蕉:象征宁静与清雅,体现诗人的心境。
- 雨:象征细腻与柔和,传递感伤与思绪。
- 渔篷:代表平凡生活,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
- 凤扇:象征轻柔与优雅,增添了诗的艺术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窗外几芭蕉”中的“芭蕉”象征什么?
- A. 寂寞
- B. 宁静
- C. 希望
- D. 努力
-
“晚家风颭颭”中的“颭颭”是指什么?
- A. 大风
- B. 微风
- C. 暴雨
- D. 雪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思索
- C. 追求财富
-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 B. 宁静
- B. 微风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思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春望》与《芭蕉》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但杜甫的《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芭蕉》则更侧重于个体的宁静与内心的修身。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姚勉研究》
- 《中华诗词大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