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时间: 2025-01-01 16:16: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作者: 梅尧臣〔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百菓各甘酸,或由人所植。
木瓜闻卫诗,赠好非玉色。
投此琼玖报,盖重车马饰。
贵贱今既殊,凌纸字翕赩。
一一如明珠,自得见安格。
复何备国风,庶亦见王泽。
捧之为重赐,诵已乃忘食。
幸资药品用,少助宣调力。
南土加文章,州异肥瘠。
公将和鼎餗,微意愿寻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花木瓜的赞美。百种果实各有甘酸,或许是因为人们的栽培所致。木瓜的诗歌传闻中提到,它的赠品非同寻常,色泽如玉。为了报答这份美好,我送上名贵的礼物,这礼物象征着车马的华丽。如今的贵贱差异显著,字里行间的诗句仿佛在相互辉映。每一颗果实如同明珠,能带来安宁的意境。再者,何必多备国风的作品,愿能与王泽的风范相媲美。捧着礼物作为厚赐,吟诵的乐趣让我忘却了饮食。希望这能作为药品的助力,稍微帮助宣城的调和之力。南方土地上文人辈出,各州之间的肥瘠差异也显而易见。公子将要调和美味的食物,我微微希望能寻求更多的理解。
注释
- 百菓:百种果实,指多种水果。
- 木瓜:一种水果,可能在此指代其美味或象征意义。
- 卫诗:指的是卫国的诗歌,可能暗指某种文化或艺术。
- 琼玖:美玉,象征珍贵的礼物。
- 重赐:厚赠,指对赠品的珍视。
- 凌纸:在纸上书写,形容书法的美丽。
- 王泽:王的恩泽或影响,代表高尚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1060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咏物抒情而闻名。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真实与自然,作品多体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王尚书的交往中,王尚书赠送了美丽的花木瓜,梅尧臣以此诗答赠,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化交流的盛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开篇提及“百菓各甘酸”,即强调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人类的智慧。诗中的“木瓜闻卫诗”不仅是对木瓜的赞美,更是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友谊的回应。梅尧臣通过对木瓜的描写,展现了其珍贵的价值,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此外,诗中提到“贵贱今既殊”,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思,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物质与精神之间矛盾的关注。后半部分诗句如“一一如明珠,自得见安格”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了个体的独特价值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文字简练却内涵深厚,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菓各甘酸,或由人所植:百种水果各有不同的味道,或许是因为人们的栽培。
- 木瓜闻卫诗,赠好非玉色:木瓜的美好和诗歌的传闻,赠品的色泽如同珍贵的玉石。
- 投此琼玖报,盖重车马饰:用这美玉般的礼物来报答,象征着华丽的车马装饰。
- 贵贱今既殊,凌纸字翕赩:社会的贵贱差异显著,字里行间的诗句仿佛在相互辉映。
- 一一如明珠,自得见安格:每一颗果实如同明珠,能带来安宁的意境。
- 复何备国风,庶亦见王泽:再者,何必多备国风的作品,愿能与王泽的风范相媲美。
- 捧之为重赐,诵已乃忘食:捧着礼物作为厚赐,吟诵的乐趣让我忘却饮食。
- 幸资药品用,少助宣调力:希望这能作为药品的助力,稍微帮助宣城的调和之力。
- 南土加文章,州异肥瘠:南方土地上文人辈出,各州之间的肥瘠差异也显而易见。
- 公将和鼎餗,微意愿寻绎:公子将要调和美味的食物,我微微希望能寻求更多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每一颗果实如同明珠”,比喻使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例如“贵贱今既殊,凌纸字翕赩”,通过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花木瓜的赞美以及对赠礼的感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友谊与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菓:象征自然的丰饶与多样性。
- 木瓜: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美好、珍贵的象征。
- 明珠:隐喻个体的价值与独特性。
- 国风:代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菓”指的是: A. 百种花 B. 百种果实 C. 百种树木 D. 百种鸟类
-
诗中“琼玖”象征着: A. 普通的礼物 B. 珍贵的礼物 C. 自然的物品 D. 诗歌的内容
-
诗人对“贵贱今既殊”的感慨主要是指: A. 社会的变化 B. 物质的丰富 C. 人际关系的疏远 D. 文化的差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社会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强调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与梅尧臣的自然赞美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梅尧臣的这首诗,以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