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斑竹管笔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用竹管制作的笔,竹管来自江边的竹子,笔尖斑斑点点,仿佛是红色的泪水滴落。笔的毛笔笔毫又细又直,能在手中灵活自如地使用。想要写下湘灵的怨恨,能够传达出虞舜的辞章。这种笔是君子所用的器物,怎么能够让普通人来理解呢?
注释:
- 翠管:青绿色的竹管,指用竹子做成的笔。
- 江潭竹:指生长在江边的竹子。
- 斑斑红泪滋:形容笔尖的颜色,有如鲜红的泪水,暗示情感的深沉。
- 束毫:指毛笔的笔毫,强调其笔力的刚劲。
- 橐:古代的口袋,指携带笔的工具。
- 湘灵:指湘江的灵魂,通常与悲伤或愁苦的情感相联系。
- 虞舜辞:指虞舜的诗篇,虞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圣君,代表着高尚的情操。
- 蔚然君子器:指这种笔是君子所用的器物,体现出高雅的品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少岳,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高雅,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及表达个人情感,常常反映出士人的气节与理想。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梅尧臣的晚年,表现了他对文人雅趣和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独特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笔墨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诗中通过“翠管江潭竹”展现了笔的材料,体现出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细腻观察。接着,诗人通过“斑斑红泪滋”的描写,传达出书写过程中情感的倾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深情与渴望。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欲写湘灵怨”,这不仅仅是对湘江风景的描写,更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最后一句“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中,表达了一种对高雅文化的自信与对庸俗的轻蔑,强调了文人独特的气质和品位。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对文化与情感的探讨,更是对自我理想与身份认同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翠管江潭竹:描述笔的材料,暗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斑斑红泪滋:形象地传达出书写时的情感投入。
- 束毫何劲直:强调笔的刚劲与书写的力量。
- 在橐许操持:指诗人对笔的熟练掌握,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精妙。
- 欲写湘灵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渴望。
- 堪传虞舜辞:与古代圣君的诗篇相提并论,显示出文学的传统与诗人自信。
- 蔚然君子器:强调这种笔的高雅与文化价值。
- 安用俗人知:表现出对庸俗的批判,体现文人的自我认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斑斑的笔墨比作“红泪”,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工整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象征:笔作为文化的象征,代表了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一支笔,反映出诗人对高雅文化和文人气节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庸俗和浅薄文化的拒绝。
意象分析:
- 翠管:象征着自然与纯粹,体现了文人雅趣。
- 红泪:象征情感的深沉与书写的热情。
- 湘灵怨:代表着对内心情感的挖掘与表达。
- 君子器:象征着高尚的追求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管”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笔
C. 水 -
“欲写湘灵怨”中的“湘灵”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古代神灵
C. 湘江的灵魂 -
诗人认为这种笔适合谁使用? A. 普通人
B. 君子
C. 小孩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情感结合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斑竹管笔》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但风格迥异,前者更为细腻内敛,后者则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关于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综合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背景、注释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