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朝江南客,
语子川上亭。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白话文翻译:
昨天我在江南遇到一位客人,
他和我谈论川上的亭子。
时而飞雨洒落,却看不见前面的青山。
花草尚未被人认识,鸟鸣却在阳光下清晰可闻。
既然要等待贤者到来,就不要让童仆把门锁上。
注释:
- 昨朝:昨天下午。
- 江南客:来自江南的客人。
- 语子:和我谈论。
- 川:指河流。
- 亭:亭子,古代的休息场所。
- 飞雨:细雨。
- 卉萼:花草。
- 人未识:人们尚未认识。
- 鸟响:鸟叫声。
- 迟贤者:迟来的贤者。
- 童仆:年轻的仆人。
- 扃:锁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香江,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士人理想与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在川边亭子游玩期间,表现了与友人交谈的情景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贤者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南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便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诗人与江南的客人谈论亭子,这种轻松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珍惜。接着,飞雨的出现让前山的景色变得模糊,反映了自然的无常与变化。梅尧臣在这短短的几句中,既描绘了自然的美,又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诗中的“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更是引人深思。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之美,更隐喻了人们对自然的无知和对生命的探索。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尽管花草尚未被人识别,但鸟鸣却是清晰可闻的,这或许在提醒人们去欣赏和发掘身边的美好。
最后一句“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则暗示了诗人对贤者的期待,期待能与智者交流思想,而不愿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这种对贤者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志向与理想,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朝江南客:提到与江南的客人相遇,设定了诗的时间和地点。
- 语子川上亭:与客人谈论川上的亭子,描绘了一个轻松的交谈场景。
-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细雨来袭,模糊了前山的景色,暗示自然的变幻和无常。
-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花草尚未被人识别,鸟鸣声却在阳光下清晰可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期待贤者的到来,不希望小仆人把门锁上,表达了对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飞雨与青山的模糊,隐喻了人生的无常。
- 拟人:鸟鸣被赋予了生动的特性,突出其在自然中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贤者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它既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 亭子:代表着人们的休憩与交流场所。
- 飞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 卉萼:代表着生命的多样性与人类的无知。
- 贤者: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川上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
- C) 休憩
- D) 交流
-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 C) 梅尧臣
- C) 休憩
-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梅尧臣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的诗则常常蕴含佛教哲理,更加内省。两者都表现了自然之美,但情感基调与哲思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