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

时间: 2025-01-02 20:05:39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

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

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伐木於山,因此旧庐。

不约不丰,燕处无余。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

昼明速然,夜冥黯然。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

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

善恶不恩,此心自圆。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

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

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杖屐经行,直如引绳。

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

将食击板,一系而会。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

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

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

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

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

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

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成
作者:苏辙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
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
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伐木於山,因此旧庐。
不约不丰,燕处无余。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
昼明速然,夜冥黯然。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
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
善恶不恩,此心自圆。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
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
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杖屐经行,直如引绳。
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
将食击板,一系而会。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
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
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
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
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
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
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白话文翻译

《堂成》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三年的建造,房子终于完成,可以居住了。
我最初并不知道,孩子们为此付出了很多辛苦。
父母年迈,风雨依旧未能消除。
储备的物品有多少,不必去问是否充足。

在山上砍伐木材,为了修建这座旧房子。
没有约定丰厚的收成,燕子在这里栖息得不算富裕。
房子有六间,南北各设了四个餐桌。
白天光明快速来临,夜晚却显得阴暗无光。

四周邻居无声,铺着粗糙的毡子。
我不是蚌螺,一觉可以睡过一年。
夜晚怎么度过,坐着安然自若。
善与恶无恩,心中自有圆满。

东厢安静深邃,以供奉祖先的祭品。
老母亲的房子,朝夕香火不息。
西厢书卷千册,书籍堆积如林。
先人的遗产,子孙来继承。

我一边走一边拄着拐杖,宛如拉着绳子。
回望而笑,这正如我的心情。
孩子们的房子在我左右。
他们吃饭时击打餐具,聚在一起。

瓜田和芋地,分布在外面。
锄去瓦砾,土壤依旧松软。
废井重新疏通,泉眼依然存在。
辘轳声隆隆,甘霖时常降临。

园丁勤劳,家中菜食充足。
有客人敲门,祝贺我房子建成。
我礼貌地迎接客人,想起我的一生。
三代人读书,勉强免于耕作。

明亮的窗户修竹,只有我和兄弟在一起。
竹影映照着茅草屋,讨论着峥嵘的过往。
猖狂妄为而得此名,
老年时追求安宁,并非自以为是的荣华。

注释

  • 筑室:建造房子。
  • 堂成:房子建成。
  • 劳劬:辛勤劳作。
  • 橐装:储备的物品。
  • 伐木於山:在山上砍木材。
  • 堂开六楹:房子有六间。
  • 荫映茅茨:竹影映照着茅草屋。
  • 猖狂妄行:放纵妄为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人谦和,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种体裁,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
《堂成》写于苏辙晚年,他在经历了多年的仕途波折和家庭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乡间修建房屋,心中倍感安宁与满足。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庭、亲情和故土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堂成》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劳动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建房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家庭的团结与和谐,也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诗人用“筑室三年,堂成可居”开篇,直接表现出他为家而努力的决心与付出。随着诗的展开,诗人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房子的结构、生活的细节和与邻居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乡村生活场景。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自我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与感悟。“善恶不恩,此心自圆”一句,表明了诗人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后,逐渐领悟到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认知的重要。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家庭的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展示了苏辙作为北宋诗人的深厚修养和独特视角,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
    描述建房的过程,表达了辛勤劳作后的成果。

  2. 我初不知,诸子劳劬。
    反映了作者起初对孩子们辛劳的无知与感激。

  3. 父母老矣,风雨未除。
    感叹父母年迈,生活中的困扰依旧存在。

  4. 橐装几何,勿问有无。
    表达对物质的淡泊,不在乎物品的多少。

  5. 伐木於山,因此旧庐。
    讲述了修建房子的来源和背景。

  6. 不约不丰,燕处无余。
    描述生活的简单和拮据。

  7. 堂开六楹,南北四筵。
    具体描写了房子的结构与布置。

  8. 昼明速然,夜冥黯然。
    反映了昼夜的变化,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9. 四邻无声,布被粗毡。
    描述周围环境的宁静与朴素。

  10. 身非蚌螺,一睡经年。
    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满足。

  11. 夜如何其,趺坐燕安。
    表达夜晚的宁静与个人内心的安宁。

  12. 善恶不恩,此心自圆。
    体悟到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调和。

  13. 东厢靖深,以奉尝烝。
    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与祭奠。

  14. 老佛之庐,朝香夜灯。
    讲述家庭传统的延续与尊重。

  15. 西厢千卷,图书之林。
    体现了家庭文化的传承。

  16. 先人所遗,子孙是承。
    说明对先辈遗产的珍惜与责任。

  17. 杖屐经行,直如引绳。
    描述散步的闲适状态。

  18. 顾视而笑,此如我心。
    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19. 诸子之室,左右吾背。
    描述家庭成员的亲密与互助。

  20. 将食击板,一系而会。
    反映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21. 瓜畦芋区,分布其外。
    描述家庭的农田,表明生活的自给自足。

  22. 锄去瓦砾,壤而不块。
    表达对土地的耕耘与呵护。

  23. 废井重浚,泉眼仍在。
    讲述对自然资源的重视与再利用。

  24. 辘轳雷鸣,甘雨时霈。
    描绘自然的声音与丰收的希望。

  25. 园夫能勤,家足于菜。
    赞美勤劳的园丁与充足的家庭生活。

  26. 有客叩门,贺我堂成。
    描述朋友的祝贺,体现人际关系的美好。

  27. 揖客而笑,念我平生。
    表达与朋友交流的愉悦与反思。

  28. 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表达了对知识的重视与对劳动的尊重。

  29. 明窗修竹,惟我与兄。
    讲述与兄弟共同享受的美好时光。

  30. 荫映茅茨,吐论峥嵘。
    描绘家庭生活的安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31. 猖狂妄行,以得此名。
    反思过去的轻狂,强调对安宁的追求。

  32. 老而求安,匪以为荣。
    表达晚年追求内心平静的真实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非蚌螺,一睡经年”比喻对生活的满足。
  • 对仗:如“明窗修竹,惟我与兄”展现生活的和谐美好。
  • 拟人:如“辘轳雷鸣,甘雨时霈”赋予自然以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对家庭、亲情和生活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房子建成的描写,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与感悟。诗中展现了劳动的价值、家庭的温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 :象征安宁与和谐,寓意生活的宁静。
  • :象征清雅与文化,反映家庭的修养。
  • 瓜畦芋区:象征丰收与自给自足的生活。
  • 泉眼:象征生命源泉,寓意对自然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堂成》的作者是谁? A. 苏洵
    B. 苏辙
    C. 苏东坡
    D. 杜甫

  2. 诗中“身非蚌螺,一睡经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迷茫

  3. 诗中提到的“东厢靖深”是指什么?
    A. 书房
    B. 祭祀房间
    C. 休息室
    D. 厨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堂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辙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与安宁,而苏轼则更关注人生的感慨与哲理。两者在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参考资料

  • 《苏辙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