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寺》

时间: 2025-01-19 14:44:12

大秦遥可说,高处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秦遥可说,高处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秦寺的远望,展现了高处能看到广阔的秦川。草木在深谷中茂盛生长,牛羊在傍晚的田野上悠闲分散。山地平坦适合种植小麦,而僧人却不追求禅宗的清净。北望长安城,远远的高城像烟雾一样朦胧。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秦:指大秦寺,可能是指西域或秦国的寺庙。
  • 秦川:指秦国的平原或田野。
  • 埋深谷:深谷中草木繁茂。
  • 牛羊散晚田:傍晚时分,牛羊在田间自由散布。
  • :指鲁国,强调僧人不追求世俗的修行。
  • 长安市: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文明。
  • 高城似烟:形容远处的长安城如烟雾般模糊。

典故解析:

  • 长安: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 僧鲁:提到鲁国的僧人,可能暗指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之间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涪翁,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一起,推动了北宋的文学与文化发展,作品多表现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大秦寺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大秦寺作为一个重要的佛教寺院,吸引了大量的信士与游人,诗人因此得以沉思与观察周围的环境。

诗歌鉴赏:

《大秦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遥可说”引入,仿佛在引导读者走入一幅宽广的画卷。高处俯瞰秦川,诗人用“草木埋深谷”描绘出深谷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丰饶。

接着,诗中提到“牛羊散晚田”,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仿佛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通过对牛羊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恬淡与安宁。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一联,则引发了人们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僧人并不追求禅宗的超脱,反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这不仅是对佛教思想的反思,也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认同。

最后一句“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将视线拉至远方的长安,象征着繁华的都市与人世的浮华。高城如烟,既是对长安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秦遥可说:引入诗的主题,暗示将要描绘的景象。
  2. 高处见秦川:强调视野的广阔,展现出高处的俯瞰感。
  3. 草木埋深谷:描写自然的生机,体现出生命的力量。
  4. 牛羊散晚田:展现田园的恬静和安宁,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5. 山平堪种麦:说明山地适合农作,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6. 僧鲁不求禅:反思僧人的生活态度,强调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7. 北望长安市:将视角转向长安,象征繁华和人世。
  8. 高城远似烟:形象地表达了长安的遥远与模糊,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城远似烟”,通过烟雾来比喻长安城的遥远与不真实。
  • 对仗:例如“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长安象征着繁华与人世的纷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对僧人生活的反思,诗人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繁华的虚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秦: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草木:代表生机与自然的力量。
  • 牛羊:象征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长安:象征繁华与人世的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繁华与虚幻
    C. 农田的丰收
    D. 僧人的清净

  2. 填空题:诗中“高城远似__”用来形容长安的遥远与不真实。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僧人追求禅宗的生活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辙《大秦寺》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苏辙更倾向于内心的思考与哲理,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