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槿花》

时间: 2025-01-14 14:31:27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槿花
作者: 戎昱 〔唐代〕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白话文翻译:

这朵花是深红色的,像叶子上的尘埃一般,不与桃花和李花争春光。今天在这个令人惊讶的秋天,我感到惆怅,特意折下一朵花赠送给年轻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红:颜色深而鲜艳的红色。
  • 叶麹尘:比喻花朵颜色的深邃,形象地描绘出花的美丽与独特。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象征春天的花朵,寓意美好。
  • 惊秋:形容在秋天遇到意外的情景,带有感慨之意。
  • 怜客:怜悯来访的客人,表达诗人的同情和关心。
  • 持赠:携带赠送,表示将花赠予他人。

典故解析:

  • 桃李争春:桃花和李花在春天盛开,常用来形容争奇斗艳的景象。
  • 折花赠友:古代诗人常以花赠友,表达情谊与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感受到季节变迁的无常与惆怅,试图通过红槿花的描写表达对青春的怀念与赠予,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红槿花》通过描绘深红色的槿花,展现了诗人对花的独特欣赏,诗中没有与桃李争春的豪情,却在秋天感受到一种自怜的情绪。诗人在秋季的背景下,通过折花的举动,体现出对年轻人的关怀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尤其是"不将桃李共争春"一句,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洒脱,似乎在说:真正的美丽不在于与他人争夺,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信。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今日惊秋自怜客"中,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年轻人的寄托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惆怅。

诗歌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时光、青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是深红叶麹尘: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槿花的独特与美丽。
  2. 不将桃李共争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认为不必与他人争夺美丽。
  3. 今日惊秋自怜客:表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关心。
  4. 折来持赠少年人:通过赠花的方式,传递出温暖与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深红色,增强其视觉冲击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以“怜客”表达人性的关怀,使诗歌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眷恋与对友人的关切,反映出一种温柔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槿花: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美丽,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桃李:象征春天与生机,常用来比拟年华的短暂。
  • 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感伤与思考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争春的美丽
    B. 对青春的怀念与关怀
    C. 自然的变化

  2. “不将桃李共争春”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竞争的渴望
    B. 对自然的淡然
    C. 对友谊的珍视

  3. 诗中的“深红”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青春的美丽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夜泊牛津》 王维:抒发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红槿花》与《春望》:两首诗都涉及到季节变化,但《春望》更关注国家的兴亡,而《红槿花》则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