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堂》
时间: 2025-01-16 22:2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蓼莪堂
作者:张羽 〔元代〕
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
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
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
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
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
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
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
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
堂中有孤儿,千载共忧抱。
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
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亲情无常的深切感悟。种植莪葱是为了能吃,而养儿则是希望在老去时有依靠。可是莪葱却长成了蒿草,孩子长大后却无法保全。回想起孩子刚出生时,担心不能给予他早期的滋养,甚至连亲自为他做羹汤的机会都没有,自己的生命却已逐渐衰败。就像那些种莪的人,单单喜欢莪葱的颜色,而不知其未必能入口,最终只能像秋草一样被埋没。诗人对此感到哀伤,仰天叹息。堂中有孤儿,与我一同承受千年的忧愁。我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有食物奉养年老的父母。选择莪葱而非蒿草,愿能免除后悔的遗憾。
注释
- 莪:一种植物,常被用作食物。
- 蒿:指蒿草,一种不为食用的植物,象征无用。
- 羹:汤,指母亲为孩子所做的食物。
- 枯槁:形容衰老与死亡,指亲骨头的衰败。
- 穹昊:指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羽是元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琐碎与人际的疏离,常流露出对家庭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对下一代的期望。
诗歌鉴赏
《蓼莪堂》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种莪和养儿的比喻,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亲情的脆弱。开头的“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明确了诗人的期望与初衷:种植莪葱是为了可以食用,而养育孩子则是为了在老去时有依靠。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逐渐意识到生活的无常:莪葱竟然长成了无用的蒿草,孩子长大后却无法保全。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到深深的失落。
在回忆中,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甚至连为孩子做羹汤的机会都没有,自己却已逐渐衰老,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深切关怀与内心的无奈。最后,诗人希望天下人都能关心年迈的父母,这不仅是对亲情的呼唤,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家庭的渴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种莪是希望能吃到,而养儿是为了在老去时有依靠。
- 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莪葱却长成了无用的蒿草,孩子长大后却无法保全。
- 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回想孩子刚出生时,担心不能给他早期的滋养。
- 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甚至连为他做羹汤的机会都没有,自己却已衰败。
- 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就像那些种莪的人,单单喜欢莪葱的颜色。
- 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难道不应该勤于灌溉,想着能丰收吗?
- 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怎知最后却未能入口,和秋草一样被埋没。
- 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诗人对此感到哀伤,仰天叹息。
- 堂中有孤儿,千载共忧抱:堂中有孤儿,和我一起承受千年的忧愁。
- 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我希望天下人都能有食物奉养年老的父母。
- 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选择莪葱而非蒿草,希望能免除后悔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莪与养儿的关系比作生活的希望和失落。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生命的脆弱,表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莪:象征希望与期盼。
- 蒿:象征无用与失落。
- 羹:象征亲情与温暖。
- 孤儿:象征对无依无靠之人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种莪图可茹”的意思是什么? A. 种莪是为了能吃到
B. 种莪是为了装饰
C. 种莪是为了卖钱
D. 种莪是为了养儿 -
诗人希望天下人有食奉养年老的父母,这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亲情的重视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羽的《蓼莪堂》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与对亲情的珍视,但张羽更强调人生的苦涩与无奈,而李白则多了一份对故乡的温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