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58:34

忽忽光阴秋意浓,径思拄杖上遥峰。

婆娑白发愁中舞,峻极黄山梦里踪。

奉恨新诗皆老泪,多情岭瀑与岩松。

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忽光阴秋意浓,径思拄杖上遥峰。
婆娑白发愁中舞,峻极黄山梦里踪。
奉恨新诗皆老泪,多情岭瀑与岩松。
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秋意愈发浓厚,我常常想起那遥远的高峰,拄着手杖走在小路上。
白发在愁苦中如舞者般摇曳,黄山的巍峨身影在梦中时常浮现。
我对新诗的怨恨只剩下老泪纵横,情深意重的山岭瀑布与岩松让我感伤。
如今游玩已经觉得天地狭窄,呼酒也无法浇灭我心中的愤慨。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
  • 光阴:时间。
  • 拄杖:用手杖支撑,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年老体弱。
  • 婆娑:形容轻盈的舞姿,这里借指白发在风中摇曳。
  • 峻极:指高大险峻的山峰。
  • 奉恨:怀着怨恨的心情。
  • 多情:指情感丰富、深厚。
  • 乾坤:天地,宇宙。

典故解析:

  • 黄山:中国著名的山脉,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象征着高远与壮丽。
  • 老泪:常用于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守敦,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受。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生活经历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生活中的一段时期,可能是经历了风雨之后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此诗以秋季的浓厚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氛围。诗人通过“拄杖”这一意象,传达出对年岁增长和身体衰弱的无奈。接着,他用“婆娑白发”描绘了自己的愁苦心情,仿佛在秋风中摇摆的苍老身影,显得更加脆弱和孤独。而“峻极黄山梦里踪”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忆,黄山不仅是自然的壮丽,更是诗人心中高远理想的象征。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提到“奉恨新诗皆老泪”,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这种情感的纠结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最后一句“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则是沉重的叹息,对人生的无奈感到天地都变得狭窄,喝酒也无法消解心中的愤怒和失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忽光阴秋意浓:时光在匆匆流逝,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2. 径思拄杖上遥峰:诗人常常思念那些遥远的高峰,拄杖行走,显现出年迈的孤独感。
  3. 婆娑白发愁中舞:白发在忧愁中摇曳,象征着诗人的愁苦与时光的无情。
  4. 峻极黄山梦里踪:在梦中追寻那巍峨高山的身影,代表着对理想的渴望。
  5. 奉恨新诗皆老泪:对新诗的怨恨,暗示着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泪水流淌。
  6. 多情岭瀑与岩松:激起诗人对山水情深的怀念,山岭瀑布和岩松都是他情感的寄托。
  7. 好游已觉乾坤窄:游玩后感到天地的狭窄,象征着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的渴望。
  8. 呼酒难浇愤慨胸:喝酒也无法抚慰心中的愤怒与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拄杖”比喻年老,表现诗人内心的脆弱。
  • 拟人:将“白发”描绘成舞者,生动表现愁苦的状态。
  • 对仗:如“婆娑白发”与“峻极黄山”,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彰显了诗人在生命中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阴: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
  • 秋意:代表成熟与凋零,带来思考与感伤。
  • 白发:象征衰老与愁苦。
  • 黄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境界。
  • :象征消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忽忽”指的是什么? A. 轻松
    B. 匆匆
    C. 迟缓
    D. 平静

  2. “婆娑白发”中的“婆娑”意思是? A. 舞动
    B. 坐着
    C. 行走
    D. 休息

  3. 诗中提到的“黄山”象征着什么? A. 难以企及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平凡的生活
    D. 过去的痛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方守敦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较,前者更偏向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展现了豪放的生活态度与对人生的乐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