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长沙之命》

时间: 2025-01-06 06:39:53

安土无南北,论情皆弟兄。

休寻卓庵处,要便打包行。

萍迹虽无定,葵心终有倾。

相望得安健,有使即传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土无南北,论情皆弟兄。
休寻卓庵处,要便打包行。
萍迹虽无定,葵心终有倾。
相望得安健,有使即传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诗中提到,无论南北,大家都是同胞兄弟,不必再寻找那遥远的卓庵,只要准备好行李就可以出发。虽然漂泊不定,但无论走到哪里,心中始终倾向于故乡和朋友。希望彼此安好,如果有消息,请一定要传达。

注释

  • 安土:安定的故土,这里指代自己的家乡。
  • 南北:古代常用来指代东西南北,诗中指地域的不同。
  • 卓庵:可能指代某个隐逸之处,象征着高洁的境界。
  • 萍迹:萍水相逢,形容人生漂泊不定。
  • 葵心:葵花向阳,象征对故乡或朋友的忠心和向往。
  • 相望得安健:希望彼此安好,身体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鼎(1085年-1147年),字子昂,号山农,宋代著名词人和政治家,生于北宋时期,后因金兵入侵而南渡。他在政治上坚守理想,在文学创作上则以词著称,具有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渡时期,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朋友的挂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深切怀念。诗人在开头以“安土无南北”引入,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情感始终无法割舍,展现出一种兄弟情深的情怀。接着,诗人提出“不必再寻卓庵”,这两句中透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无奈,暗示即使心中有高洁之志,但现实却不得不面对繁忙的生活。接下来的“萍迹虽无定”表达了人生的漂泊感,但“葵心终有倾”则传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坚定情感,象征着不论漂泊多远,心中始终有一个向往的地方。最后两句“相望得安健,有使即传声”,表达了对彼此健康的祝愿,以及希望能够保持联系的愿望,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土无南北: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情感是相同的。
  2. 论情皆弟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如同兄弟一般。
  3. 休寻卓庵处:不必再去追寻那隐逸的高洁之所。
  4. 要便打包行:准备好行李,象征着出发和离别。
  5. 萍迹虽无定:漂泊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地方。
  6. 葵心终有倾:心中始终向往着故乡或朋友。
  7. 相望得安健:希望彼此都能安好健康。
  8. 有使即传声:如果有消息,请互相传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漂泊比作“萍迹”,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安土无南北,论情皆弟兄”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于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安土:象征故乡的安宁和归属感。
  • 南北:代表不同的地域和生活经历。
  • 卓庵: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葵心:象征忠诚和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安土”指的是什么?

    • A. 家乡
    • B. 旅行
    • C. 隐居地
    • 答案:A. 家乡
  2. “相望得安健”中“安健”指的是什么?

    • A. 安宁和健康
    • B. 安稳和快乐
    • C. 安静和喜悦
    • 答案:A. 安宁和健康
  3. 诗中提到的“萍迹”寓意什么?

    • A. 心灵的漂泊
    • B. 生活的无常
    • C. 友情的坚固
    • 答案:B. 生活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名作,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比:两者都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赵鼎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苏轼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经典词曲集,包含赵鼎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详细的诗词解析和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