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叶》
时间: 2024-12-29 19:1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荷叶
作者: 陈亮 〔宋代〕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
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
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
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
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
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
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
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荷叶的美丽与幽静,谁能做到洁净无瑕、与之争艳呢?那淡淡的抹色似乎又让人怀疑它的浓烈,难道不应该在自在中寻求怜爱吗?虽然总觉得独自美丽,但任凭毛嫱和西子也无法相提并论。即使六郎那样的涂抹,看似和谐却依然保留原样。烈日如火,其他的一切也只能依靠光鲜的外表。雨过风生,一切都应随缘而去。香气依旧要道地,只是在一池的沉烟中显得沉重。根株扎实在泥中,白藕则如同大梁一样挺立。
注释
- 艳态:美丽的姿态。
- 洁净:干净、无瑕疵。
- 毛嫱:指中国古代美人,常被用作美丽的象征。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赫日如焚:形容太阳非常炽热。
- 诸馀:其他的一切。
- 随缘:随顺自然的变化。
- 沉烟:浓烟或轻雾。
- 淤泥:浑浊的泥土。
- 如椽:比喻白藕的茎如同柱梁般粗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字公甫,号山阴,宋代词人和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常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新荷叶》创作于一个盛夏季节,诗人借新荷的生长,寄托对生命和美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荷叶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新荷叶》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新荷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中“艳态还幽”一句,既是对荷叶美丽的赞美,又隐含着一种独特的静谧之美。接下来的“谁能洁净争妍”则引发了对竞争与美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质问: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真正的美是否需要争夺?而“淡抹疑浓”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表面上的美丽与内在的真实,常常是相悖的。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引入了更多的美人典故,通过“毛嫱西子”的对比,强调了独自美的局限性。虽然“六郎涂涴”看似和谐,但实际上仍旧无法掩盖内在的真实,诗人在此表现出对表象与内涵之间深刻的反思。
最后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表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整首诗从荷叶的美丽入手,逐步引向对生命、竞争和价值的思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态还幽:描绘荷叶的色彩艳丽又不失幽静的特点。
- 谁能洁净争妍:质疑世间能否有绝对的洁净与美丽。
- 淡抹疑浓:表面看似淡雅,实际上却充满深意。
- 肯将自在求怜:在自然中寻求真正的理解与关爱。
- 终嫌独好:虽然独自美丽,但仍有遗憾。
- 任毛嫱西子差肩: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也无法与之相比。
- 六郎涂涴:提到的艺术家,虽华丽却表面化。
- 赫日如焚:强烈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特别。
- 诸馀只凭光鲜:其他事物只能依靠外表的光鲜。
- 雨过风生:经历风雨后,万事随缘自然。
- 香须道地:对香气的追求也要真实。
- 对一池着甚沉烟:沉沉的烟雾中,显得更加沉重。
- 根株好在:根本扎实在泥土中。
- 淤泥白藕如椽:白藕在淤泥中蓬勃生长,象征坚韧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赫日如焚”,形象地描绘了炎热的天气。
- 对仗:如“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展示了对称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荷叶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提醒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内在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同样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毛嫱西子:历史上的美人,象征着传统美的标准。
- 赫日:象征着现实的残酷与竞争。
- 雨过风生: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随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毛嫱”指的是哪位美人?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甄氏
-
“赫日如焚”形容的是哪种气候条件?
- A. 雨天
- B. 阴天
- C. 炎热的阳光
- D. 寒冷的冬天
-
诗中的“香须道地”强调了什么?
- A. 外表的华丽
- B. 内心的真实
- C. 感情的深邃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人生哲理。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陈亮的《新荷叶》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哲理,但陈亮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强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