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7 10:00:15

恼之

银屏绣阁。

不道鲛绡薄。

嘶骑匆匆尘漠漠。

还过夕阳村落。

乱山千叠无情。

今宵遮断愁人。

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恼之银屏绣阁。不道鲛绡薄。嘶骑匆匆尘漠漠。还过夕阳村落。乱山千叠无情。今宵遮断愁人。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夜晚,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烦恼,银屏和绣阁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想不到那薄薄的鲛绡(指轻薄的纱)让他的愁绪更加深沉。骑马匆匆,尘土飞扬,他又经过夕阳下的村庄,看到那无情的千叠山峦。今夜的景象,仿佛遮断了他的愁苦。两处的香气已在梦中消散,月光和秋声却依旧如故。

注释:

  • 银屏:古代指一种装饰品或隔断,象征着美好而又让人烦恼的事物。
  • 鲛绡:细薄的丝绸,这里借指轻柔而脆弱的情感。
  • 嘶骑:骑马的声音,表现出匆忙的状态。
  • 乱山千叠:山层叠起伏,形容景色的壮丽与无情。
  • 香消梦觉:香气消散,梦中醒来,暗示美好的幻想已然破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亮(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澹斋,南宋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因其词风豪放而著称。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一个愁苦的夜晚,诗人可能因思念或失落而感到孤独。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诗歌鉴赏:

陈亮的《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饱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银屏与绣阁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困惑与失落。诗中“嘶骑匆匆尘漠漠”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一种急促的生活节奏,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焦虑。

“乱山千叠无情”一句,展现出自然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诗人在此处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与无助。而“今宵遮断愁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感,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被遮挡,唯有愁苦留存。

最后两句中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更是以梦醒时分的失落感结束,既有对逝去美好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恼之银屏绣阁:在华丽的环境中感到烦恼。
  2. 不道鲛绡薄:未曾想到这薄薄的纱却加深了愁绪。
  3. 嘶骑匆匆尘漠漠:骑马匆忙,尘土飞扬,描绘了急促的场景。
  4. 还过夕阳村落:经过夕阳下的村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5. 乱山千叠无情:层层叠叠的山峦,象征着无情的自然。
  6. 今宵遮断愁人:今夜的景象让愁苦无法逃脱。
  7. 两处香消梦觉:香气在梦中消散,梦醒后的失落。
  8. 一般晓月秋声:清晨的月光和秋天的声音,象征着孤独的现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银屏、绣阁等意象,隐喻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强化孤独感,如“乱山千叠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引发读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银屏: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同时也可能是诗人内心的虚幻。
  • 鲛绡:代表脆弱的情感,暗示愁绪的易碎。
  • 乱山:自然的无情,代表着诗人孤独的境遇。
  • 秋声:象征着凋零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屏”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
    • B. 压力
    • C. 记忆
  2. “嘶骑匆匆尘漠漠”中“尘漠漠”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美景
    • B. 生活的急促
    • C. 内心的宁静
  3. 诗中提到的“香消梦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难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陈亮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怀念,然而前者更多地着眼于自然的无情与内心的孤独,后者则更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