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台四景·中夜白云》

时间: 2025-01-17 09:50:49

赫曦中夜真奇绝,起视茫茫大瀛渤。

风涛雪浪无际涯,绝岸时看孤岛出。

洪炉巨甑如蒸炊,囿形宇宙非金石。

直凌倒景窥三光,俯视尘寰如超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赫曦中夜真奇绝,起视茫茫大瀛渤。
风涛雪浪无际涯,绝岸时看孤岛出。
洪炉巨甑如蒸炊,囿形宇宙非金石。
直凌倒景窥三光,俯视尘寰如超越。

白话文翻译

在赫曦的照耀下,中夜的景色真是奇妙无比,
我抬头望去,茫茫的海洋与天空交融在一起。
狂风巨浪无尽无边,偶尔在极远的岸边看到孤岛浮现。
如同巨大的锅炉在蒸汽中煮沸,
这个宇宙的形态并非金属和石头所能界定。
我直冲上天,俯视着天地间的景象,
俯瞰人间的尘世,仿佛已超越了凡俗。

注释

  • 赫曦:指光辉灿烂的阳光,常用来形容明亮的日光。
  • 真奇绝:形容景色极为奇特,非凡绝伦。
  • 大瀛渤:指广阔的海洋,这里形容海天一色,视野开阔。
  • 孤岛:特别突出的孤立的陆地,象征着孤独与独立。
  • 洪炉巨甑:比喻宏大的火炉与锅,形象地描绘出宇宙的浩瀚与蒸腾的气势。
  • 囿形宇宙:指宇宙的形态被限制,表达一种对宇宙的思考。
  • 三光:指日月星,古人认为三者代表了宇宙间的光明。
  • 俯视尘寰:俯瞰人间,指一种超然的视野和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生于宋代,字子千,号和斋,浙江人。熊禾为人清高,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览赫曦台时,正值中夜,月光洒下,海天一色,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心灵的超然,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赫曦台四景·中夜白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的“赫曦”二字,便揭示了诗人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诗人以“中夜”作为时空背景,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茫茫大瀛渤”的辽阔景象,突显了自然的博大与无边。同时,“风涛雪浪无际涯”描绘出海洋的波澜壮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接下来,诗人引入了“洪炉巨甑”的意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比喻,更是对宇宙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形而上学的追求。诗人通过“直凌倒景窥三光”,展现了他超越世俗的境界,仿佛在与宇宙对话,俯视尘世的渺小。这种超然的视角,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赫曦中夜真奇绝:描述夜晚的美景,赫曦的光辉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奇妙。
  2. 起视茫茫大瀛渤:诗人仰望广阔的大海,展现了自然的浩瀚。
  3. 风涛雪浪无际涯:描绘海的波涛汹涌,突显了无边无际的辽阔。
  4. 绝岸时看孤岛出:在遥远的地方,孤岛的意象浮现,暗含孤独的哲思。
  5. 洪炉巨甑如蒸炊:用比喻描绘宇宙的浩瀚,形态如同巨大锅炉蒸汽弥漫。
  6. 囿形宇宙非金石:表达宇宙的形态不受物质限制,隐含哲学思考。
  7. 直凌倒景窥三光:诗人仰望天地,观察宇宙的光明,表现对真理的追求。
  8. 俯视尘寰如超越:俯瞰人间,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俗世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洪炉巨甑”比喻宇宙的宏大,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呈现出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夸张:通过“无际涯”的描写,增强了自然的壮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宇宙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对真理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赫曦:象征光明与希望。
  • 孤岛:象征孤独与独立。
  • 洪炉巨甑:象征宇宙的浩瀚与伟大。
  • 三光:象征真理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赫曦”指的是: A. 月光
    B. 太阳光
    C. 星光
    D. 人工光

  2. “孤岛”在诗中象征: A. 繁华
    B. 孤独
    C. 安宁
    D. 友谊

  3. 诗人通过“直凌倒景窥三光”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D. 对人间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熊禾的《赫曦台四景·中夜白云》更多地体现了对宇宙和自然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虽然都描绘自然景色,但风格与主题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熊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