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时间: 2025-01-19 22:37:21

蚤岁笃盟姻,交情晚更亲。

耆英亡老友,吟社欠同人。

气貌温温玉,襟怀盎盎春。

北山期共隐,临窆重伤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蚤岁笃盟姻,交情晚更亲。
耆英亡老友,吟社欠同人。
气貌温温玉,襟怀盎盎春。
北山期共隐,临窆重伤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朱检阅之间深厚的情谊。早年时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晚年时反而更加亲近。如今老朋友已经去世,吟诗的社团中也失去了同伴。回忆起朱检阅的气质宛如温玉,胸怀如春天般温暖。诗人希望能在北山隐居,与朱检阅一起共度余生,然而此时再也无法相见,让人感到无比伤痛。

注释:

  • 蚤岁:早年的时光。
  • 笃盟:深厚的友谊与盟约。
  • 耆英:指年长的优秀人物,此处指已故老友。
  • 吟社:诗人相聚讨论诗歌的社团。
  • 襟怀:胸怀、志向。
  • 盎盎:丰盈、充实的样子。
  • 北山:指北方山岭,象征隐居之地。
  • 临窆:指临近墓地,意指追悼已故之人。
  • 重伤神:深深的悲伤,影响心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朱检阅去世后,诗人怀念与他共同度过的岁月,感慨生命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背景反映了当时文人相聚吟诵的社交文化,以及对友谊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朱检阅之间深厚的友谊。第一联开篇即以“蚤岁笃盟姻”引出两人早年的情谊,接着通过“交情晚更亲”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友谊愈发深厚,呈现出一种时间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第二联提到“耆英亡老友”,展现了失去的痛苦,随之而来的“吟社欠同人”则表明了文人圈子中因朱检阅的离世而失去的共同吟咏的乐趣。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朱检阅的气质,称其“气貌温温玉,襟怀盎盎春”,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以及他在心中永恒的美好形象。最后两句“北山期共隐,临窆重伤神”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友谊的追求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悼念,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蚤岁笃盟姻:早年的时候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 交情晚更亲: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感情更加亲近。
  3. 耆英亡老友:年长的优秀朋友已经去世。
  4. 吟社欠同人:诗社中缺少了这样的同伴。
  5. 气貌温温玉:朱检阅的容貌如温润的玉石般温和。
  6. 襟怀盎盎春:他的胸怀如春天般充盈、温暖。
  7. 北山期共隐:希望在北山共度隐居生活。
  8. 临窆重伤神:面对临近墓地的现实,内心感到深深的伤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朱检阅的气质比作温玉,传达其温文尔雅的品格。
  • 对仗:如“蚤岁笃盟姻,交情晚更亲”,形成整齐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 象征:北山象征隐居的理想与对友谊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追忆,体现了人对美好关系的渴望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朱检阅的深切怀念,诗人不仅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反映了对生活、友谊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温玉:象征温和、高雅的气质。
  • :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北山:象征隐居与宁静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耆英亡老友”是什么意思?

    • A. 老朋友已经去世
    • B. 年轻朋友已经去世
    • C. 朋友们聚集一堂
    • D. 朋友们过得很好
  2. “气貌温温玉”中的“温温玉”用来形容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朱检阅
    • C. 诗人的妻子
    • D. 诗人的故乡
  3. 诗人希望在北山做什么?

    • A. 与朋友们聚会
    • B. 隐居生活
    • C. 旅行
    • D. 写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赠友人》 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卫宗武与李白的友谊主题,两者都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对逝者的怀念,但风格上李白的豪放与卫宗武的细腻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