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朱敦儒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央。
白话文翻译:
在高空的清风劲吹下,尘世显得格外宁静,今天是重阳佳节。
树叶下传来潇湘的乐声,碧海和晴空之间,似乎透出一层霜。
我安排好乐器,倾心酿造美酒,以此来回报这秋日的光辉。
白昼短暂,歌声却绵长。红烛映照下,黄花盛开,夜晚依然未央。
注释:
- 天高风劲:形容天空高远,风劲吹,气候清新。
- 尘寰:指人世间,俗世。
- 潇湘:指潇湘地区,常用来表示南国水乡的柔美。
- 碧海晴空:描写大海的湛蓝和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安排弦管:指准备乐器,倾心酿酒,表达对秋光的感激。
- 红烛黄花:象征节日的热闹与美好,烛光和菊花在重阳节中象征长寿和团圆。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 潇湘:古代诗人常用潇湘来代表水乡,传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振,号惟白,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节日庆典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重阳佳节,诗人因病起床,尽管身体不适,仍然渴望与友人共饮,尽情享受节日的氛围,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朱敦儒的《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天高风劲尘寰静”将诗人的心境与秋天的景象巧妙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接着“叶下潇湘”,则转入对自然音乐的描绘,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
“安排弦管倾芳酝”中,诗人表达了对秋光的感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音乐和美酒的热爱,似乎在说,即使身处病痛之中,也要尽情享受生活。而“昼短歌长”,则进一步突出了一种对时间的感慨,白天短暂,但歌声却能延绵不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最后“红烛黄花夜未央”,将整首词推向高潮,烛光与菊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重阳节的团圆和长寿的美好愿望。这首词不仅是对节日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高风劲尘寰静”:描绘了清爽的秋天,营造了宁静的气氛。
- “佳节重阳”:明确了节日的主题,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叶下潇湘”:引入自然音乐,增添了诗的韵味。
- “碧海晴空一阵霜”:象征着秋天的清凉与宁静。
- “安排弦管倾芳酝”:表现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生病也要享受节日。
- “报答秋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激。
- “昼短歌长”:感慨时间的流逝,强调歌声的永恒。
- “红烛黄花夜未央”: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气氛,象征团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清新与诗人的心境相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以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重阳佳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天高风劲:象征清新与宁静。
- 潇湘:代表南国水乡的柔美与音乐。
- 红烛黄花:象征节日的热闹与团圆,表达对长寿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碧海晴空一阵霜”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寒冷
B. 自然的和谐
C. 人生的短暂
D. 节日的快乐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佳节”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红烛黄花夜未央”表达了对夜晚的喜爱。 (对/错)
答案:
- B
- 重阳节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采桑子》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月下独酌》更强调孤独与酒的陪伴,而《采桑子》则突出节日的温暖与团圆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朱敦儒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