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除夕)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迎接新年,除夕之夜听见春雨滴落。
有些人领略到春天的气息,淡粉色的花瓣轻轻洒落。
我劝你多喝酒,低声唱着悠扬的曲子。
然而捻着手中的梅花,心中总是愁绪满怀,
酒喝尽了,人们也都回家去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上:江边,指江河的岸边。
- 新年:新的一年,指农历新年。
- 年夜:除夕夜,即春节前夜。
- 春雨:春天的雨,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粉淡红轻注:形容春天的花瓣轻柔地落下,色彩淡雅。
- 玉东西:这里“玉”指美酒,“东西”可能指酒杯或酒器。
- 黄金缕:比喻美妙的歌曲,黄金象征珍贵。
- 梅花:象征坚韧与独立,通常在寒冬中绽放。
- 酒尽人归:酒喝完了,留下的人也都回家了,暗含离别之意。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尤其在冬季盛开,更显其独特的精神。
- 春雨:春雨润物细无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070年-1129年),字子敬,号惟白,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新旧交替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春雨、梅花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朱敦儒的《卜算子(除夕)》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象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江边除夕的景象,从春雨的细腻到花瓣的轻盈,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新年的喜悦。然而,诗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捻梅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愁苦。这种愁苦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源自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人生变化的感慨。
整个诗歌通过春雨、梅花和酒的意象,构建出一种既欢快又忧伤的气氛。春雨象征着希望,而梅花则代表着坚韧与孤独,酒则是人们欢聚的媒介。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朱敦儒成功地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受新年的喜悦时,也能体会到生活中隐藏的苦涩。
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体而言,《卜算子(除夕)》是一首在欢庆与忧伤中寻找平衡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见新年:在江边迎接新年,暗示新年的开始,充满生机。
- 年夜听春雨:除夕之夜,听到春天的雨声,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有个人人领略春:有些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现出春天的到来。
- 粉淡红轻注:花瓣轻轻落下,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深劝玉东西:劝酒,暗含欢聚的意味。
- 低唱黄金缕:轻声唱着美妙的歌曲,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 捻底梅花总是愁:捻梅花,心中却满是愁苦,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酒尽人归去:酒喝完了,大家都回家了,留下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缕”比喻美妙的歌曲,增强了诗的韵味。
- 拟人:春雨、梅花等意象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保持了对仗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新年的期待与欢庆,同时又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欢聚中体会到孤独,在希望中感受到愁苦,这种矛盾的情感构成了诗的核心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孤独与高洁。
- 酒:象征欢乐的聚会和人生的短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春雨:春雨润泽大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 梅花:梅花常在寒冬中盛开,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
- 酒:酒是人们欢聚的媒介,象征着人生的欢愉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的意象?
A. 春雨
B. 梅花
C. 雪花 -
“酒尽人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庆
B. 孤独
C. 疲惫 -
朱敦儒的《卜算子(除夕)》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新年的喜悦
B. 生活的无常
C. 春天的美丽
答案
- C. 雪花
- B. 孤独
- B. 生活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节联欢曲》:同样描绘春节气氛的诗词。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卜算子(除夕)》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卜算子》更侧重于新年与春天的希望,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朱敦儒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