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时间: 2025-01-04 06:37:08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

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

河车不敢暂留停。

运入昆仑峰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作者:张伯端 〔宋代〕

二八谁家姹女,
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
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
夫妻始结欢情。
河车不敢暂留停,
运入昆仑峰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询问,二八岁的少女是哪个家庭的?九三岁的青年又在何处?他们自称是木液与金精的化身,然而一遇到土,便化为三姓。更是借助丁公的锻炼,夫妻之间才得以结成欢情。河车不敢停留,急忙运送到昆仑山的顶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八:指的是少女,二八代表十四到十六岁。
  • 姹女:美丽的女子。
  • 九三:指青年,九三代表二十到二十九岁。
  • 木液与金精:原意指的是木材的液体和金属的精华,这里比喻才子佳人。
  • 三姓:指的是三种姓氏,这里暗示身份的变化。
  • 丁公:可能指的是锻造工匠的名字。
  • 河车:古代运输工具,象征着货物的运输。

典故解析:

  • 昆仑:在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象征着高远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端,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融入生活情趣与哲理思考。他的词语境细腻,情感真挚,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阶层对爱情与婚姻的追求愈加细腻,并通过文学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是一首描绘美丽爱情的词作,开篇以问句的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通过对少女和青年身份的探问,词人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姻缘的期待。接着,词中提到的“木液与金精”象征着男女主角的美好品质以及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而“遇土却成三姓”则体现了爱情在现实中的变迁与挑战,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词中提到的“丁公锻炼”暗示了爱情的磨合与培养,夫妻之间的欢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不断地相处与理解而形成的。最后,河车运送至昆仑峰顶的意象,象征着爱情的理想与追求,表明了词人对爱情美满与长久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语言婉约且富有哲理,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张伯端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八谁家姹女:引入少女的形象,暗示她的青春与美丽。
  • 九三何处郎君:对美男子的期待与寻找,反映出两性关系的互动。
  • 自称木液与金精:自我认同的美好,展现自我价值。
  • 遇土却成三姓:爱情在现实中的变迁,暗示身份的复杂。
  • 更假丁公锻炼:爱情需要时间与努力来培养。
  • 夫妻始结欢情:强调夫妻之间的情感构建。
  • 河车不敢暂留停:象征爱情的追求与急切。
  • 运入昆仑峰顶:理想的爱情寄托,象征爱情的巅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男女比作木液与金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特殊与美好。
  • 对仗:词中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在爱情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姹女:象征青春美丽与爱情的向往。
  • 郎君:代表理想伴侣与爱情的期待。
  • 昆仑峰顶:象征着爱情的理想境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这首词中,"二八"指的是什么?

    • A. 青年
    • B. 少女
    • C. 老人
    • D. 婴儿
  2. “遇土却成三姓”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爱情的理想
    • B. 身份的变化
    • C. 生活的无奈
    • D. 对理想的追求
  3. 这首词中提到的“丁公”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工匠
    • C. 一位商人
    • D. 一位神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伯端的《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但前者更加强调现实中的困境与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情感的波动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