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时间: 2025-01-04 07:22:26意思解释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原文展示
此腔自虏传至边,
饮牛马即横笛吹之,
不鼓不拍,声甚凄断。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
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
断鸿悲,
陇月低,
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
白话文翻译
这段音乐从敌人那里传到边疆,饮水的牛马之旁,吹着横笛,既没有鼓声也没有拍子,声音十分凄凉。听说兀术每次与敌军对阵时,吹响这个曲子,便会让战争没有回头的余地。边疆的春天尚未到来,交河的道路上满是积雪。黄昏时沙地上透出残照,烽火台上小小的云彩飘荡。孤鸿悲鸣,陇上明月低垂,泪水湿透了征衣,岁月已然变老。
注释
- 兀术:指金朝的一个统治者,可能是指完颜阿骨打等,战时指挥官。
- 交河道:交河是指边境地区的一条河流,春天未到,仍然寒冷。
- 暮沙明残照:黄昏时分沙地的余光,描绘了沉重的氛围。
- 塞烽:边疆的烽火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战乱时期,作品多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风多以豪放和悲壮为主,常常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家国的忧虑。
创作背景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创作于宋金对峙之际,诗人身处边疆,耳闻目睹战乱带来的苦痛,情感深邃而沉重。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故乡春天的渴望与思念。
诗歌鉴赏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与战争情景的诗作。诗歌开头通过描绘一种哀伤的音乐,展示了战士们在边疆的孤独与绝望。横笛的声音没有鼓声和拍子的伴奏,突显出一种无助与凄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兀术的战争场景,突显了战斗的残酷与无情。这种描写使人感受到战争不仅仅是士兵的生死,更是对人性深处的拷问。
面临春天的到来,诗人却感受到的是满地的雪和冷清的环境,春天的迟到加深了对家园的思念。诗中“泪湿征衣悄”一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士兵的孤独,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腔自虏传至边:这段音乐是从敌人那里传来的,暗示着战争的侵扰。
- 饮牛马即横笛吹之:在饮水的牛马旁边,吹响横笛,形成一种悲凉的氛围。
- 不鼓不拍,声甚凄断:没有伴奏的笛声显得更加凄凉,传达一种孤独感。
- 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提到兀术在战斗中吹此曲,暗示着战斗的惨烈与无情。
-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春天尚未到来,边疆依旧是冰雪覆盖,环境的苍凉与人心的凄苦形成对比。
- 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沙地的光影与远处烽火台的小云形成一种孤寂的画面。
-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孤鸿的悲鸣与低垂的明月,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思念。
- 岁华老:感叹岁月的流逝,隐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哀伤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断鸿悲”赋予鸿雁以人的情感,使得孤独和悲伤更为深刻。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泪湿征衣悄”与“岁华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着战争的残酷与人心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悟。它不仅反映了战士的生活困境,更是对人性深处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笛:象征着战士的孤独与哀伤。
- 雪:代表寒冷和艰难的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心情。
- 孤鸿:象征孤独与思念,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陇月:月亮低垂,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兀术”是谁的代称? A. 宋朝的统治者
B. 金朝的统治者
C. 唐朝的统治者
D. 元朝的统治者 -
诗中“泪湿征衣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无奈 -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战争的残酷与思乡之情
C. 个人的成长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了战争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岁月流逝的思考,但《登高》更注重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兴衰。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两首诗都涉及战争与思乡,但李白的作品多了几分豪情,曹勋则更显凄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