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寿高右丞自上都分省回》

时间: 2025-01-19 12:22:58

巍然勋业历台司。

一柱尽能支。

报国与忧时。

怎瞒得、星星鬓丝。

龙门山色,滦河云影,添入介眉诗。

沉醉莫推辞。

趁秋满、天香桂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巍然勋业历台司。一柱尽能支。报国与忧时。怎瞒得星星鬓丝。龙门山色,滦河云影,添入介眉诗。沉醉莫推辞。趁秋满天香桂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高官的丰功伟业,宛如巍峨的台司,凭一根柱子便能撑起国事。报国之情与对时局的忧虑,怎能掩盖头上的白发呢?龙门的山色和滦河的云影,恰好融入我的诗中。沉醉于美酒,不要推辞,趁着秋天的桂花香气正浓。

注释:

  • 巍然:形容高大,稳重的样子。
  • 勋业:指显赫的业绩和功勋。
  • 台司:古代官职名,指负责朝政的官员。
  • 一柱尽能支:比喻力量或支撑。
  • 星星鬓丝:比喻白发。
  • 龙门山色:龙门山的美丽景色。
  • 滦河云影:滦河上空的云影。
  • 介眉诗:指诗人的眉眼之间。
  • 沉醉:指陶醉于酒色。
  • 桂枝:指桂花的枝条,象征秋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 龙门山:位于中国山西省,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色。
  • 滦河:位于河北省,是一条具有丰富文化背景的河流,象征着水的流动性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野,元代诗人,生于元代,活跃于文人圈,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典雅,意韵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野在上都分省回途中,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太常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高官的内心世界。开篇以“巍然勋业历台司”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荣耀与责任的氛围之中。诗人通过对高官职务的描绘,表现了其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然而,接下来的“怎瞒得星星鬓丝”则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忧虑的表现,白发的出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责任的沉重,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感慨。

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龙门山色”和“滦河云影”,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忙碌与繁重的官务与自然美景之间的挣扎。在这份沉醉与陶醉之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暂时的逃避。最后一句“趁秋满天香桂枝”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巍然勋业历台司:形容官员的丰功伟业如高山般巍峨,稳重。
  2. 一柱尽能支:比喻一个人足以支撑国家大事。
  3. 报国与忧时: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
  4. 怎瞒得星星鬓丝:感叹年华已逝,白发渐生,无法掩饰。
  5. 龙门山色,滦河云影:描绘自然美景,寓意诗人心境的开阔。
  6. 添入介眉诗:将自然融入诗中,体现诗人的艺术创作。
  7. 沉醉莫推辞:劝自己沉醉于美酒与美景,不要拒绝。
  8. 趁秋满天香桂枝:在秋天的桂花香气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官的业绩比作巍巍高山,突显其重要性。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以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龙门山色,滦河云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责任、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既有的忧虑与乐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色:象征着稳重与永恒。
  2. 云影:象征瞬息万变的时光。
  3. 鬓丝:象征衰老与责任。
  4. 桂枝: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然勋业”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业绩
    • B. 国家大事
    • C. 自然景色
  2. 诗人用“星星鬓丝”来表达什么?

    • A. 青春
    • B. 年华的流逝
    • C. 美好的愿望
  3. “沉醉莫推辞”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逃避责任
    • B. 珍惜当下
    • C. 忧虑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登高》 杜甫: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与张野的诗相呼应。

诗词对比:

  • 《太常引》 vs. 《登高》:两者皆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太常引》更为积极乐观,而《登高》则显得沉重和忧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野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