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时间: 2025-01-04 14:41:25

沉沉亭院酿春寒。

花事半阑珊。

风雨又摧残。

劝君休再凭画栏。

采兰时节、熟梅天气,去住总无端。

天际盼青鸾。

却飞到瑶池未还。

意思解释

太常引

作者: 许宝蘅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沉沉亭院酿春寒。花事半阑珊。风雨又摧残。劝君休再凭画栏。
采兰时节熟梅天气,去住总无端。天际盼青鸾。却飞到瑶池未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寒意和花事的凋零。亭院里一片沉沉,春寒袭人,花开得不算太好,已经到了半凋谢的状态。风雨又将这些花摧残得更加凄凉。劝你别再依靠在画栏上,感叹时光的流逝。正值采兰的时节,然而梅花却已成熟,离去与停留似乎都没有理由。天边盼望着青鸾的归来,然而它却飞往了瑶池,再也没有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沉沉: 形容阴沉、沉闷的样子。
  • 阑珊: 形容花事已过,逐渐凋零的样子。
  • 凭画栏: 依靠在装饰精美的栏杆上。
  • 采兰: 采摘兰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青鸾: 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的事物,通常与幸福、吉祥相关。

典故解析

  • 瑶池: 传说中的仙境,是女娲、王母等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梦幻与遥不可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宝蘅,近代女诗人,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生平多与社会动荡相伴,情感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春寒料峭之际,正值花卉凋零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无奈与惋惜。

诗歌鉴赏

《太常引》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寒冷与花事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诗的开头“沉沉亭院酿春寒”以景入情,展现了环境的阴沉与寒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接下来的“花事半阑珊”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易逝,仿佛美好的花期已经接近尾声,诗人对这一切的无奈之感随之而来。

“劝君休再凭画栏”,这是对他人的劝告,似乎在提示人们不要再沉浸在往日的美好中。接着“采兰时节熟梅天气”一句,巧妙地将春天的气候与花卉的状态结合,传达出一种时令的交替与变化。最后一联“天际盼青鸾,却飞到瑶池未还”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青鸾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期待,却又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令人感到深深的失落。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息,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沉沉亭院酿春寒:描绘了阴冷的亭院,暗示着春寒的渗透。
  2. 花事半阑珊:花期已过,花瓣凋零,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逝去。
  3. 风雨又摧残:自然的力量使得花事更加凋零,反映出无奈的命运。
  4. 劝君休再凭画栏:对他人的劝告,别再沉迷于过去的美好。
  5. 采兰时节熟梅天气:对比春天的生机与梅花的成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6. 去住总无端:无论是去还是留,似乎都没有明确的理由。
  7. 天际盼青鸾:期待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
  8. 却飞到瑶池未还:美好的愿望遥不可及,进一步强调了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院比作春的象征,浓缩了春寒的意象。
  • 拟人:自然界的风雨似乎有意图,反映了人对自然无力的感受。
  • 对仗:例如“去住总无端”,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院:象征着静谧与孤独,常作为思考的场所。
  • :代表美好与青春,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青鸾:象征美好的愿望与期待,寄托了对未来的渴望。
  • 瑶池:象征着梦幻与遥不可及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沉沉亭院”所形容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明亮温暖
    • B. 阴沉寒冷
    • C. 热闹非凡
    • D. 宁静致远
  2. “青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美好的愿望
    • C. 复苏
    • D. 归途
  3. 诗中提到的“去住总无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留恋
    • B. 无奈
    • C. 快乐
    • D.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许宝蘅的《太常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许宝蘅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许宝蘅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