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以上四首见困学齐杂录》

时间: 2025-01-01 19:48:00

耽耽九虎隔重关。

到天上,却空还。

回首谢尘寰。

问今日、谁人姓韩。

瓜田蔬圃,竹溪松径,何地不堪闲。

且莫问长安。

比蜀都、原来更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

耽耽九虎隔重关。
到天上,却空还。
回首谢尘寰。
问今日谁人姓韩。
瓜田蔬圃,竹溪松径,何地不堪闲。
且莫问长安。
比蜀都原来更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对故土的思念。诗人感叹在重重关卡中,纵使能登天,也不过是空虚而已。回首往昔,告别了尘世的喧嚣,想问如今谁还记得姓韩的豪杰。无论是瓜田蔬圃,还是竹溪松径,哪里又能安闲自得?且不要再问长安的繁华,蜀地的生活本就更加艰难。


注释

  • 耽耽:沉迷、痴迷。
  • 九虎:象征强大的力量或难以逾越的阻碍,可能指代某种困境。
  • 重关:指重重关卡、障碍。
  • 谢尘寰:告别尘世,回首过去的生活。
  • 姓韩: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如韩信,象征英才。
  • 瓜田蔬圃:指田园生活,代表宁静的乡村生活。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荣耀。
  • 蜀都:指蜀地,常用来比喻艰苦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云震,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其作品多涉及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具有较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时代背景复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困境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太常引》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人在开篇即设下了强烈的对比——“九虎隔重关”,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与挑战。这里的“九虎”不仅是对困难的具象化,还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无力。接下来的“到天上,却空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力感,暗示即便有机会攀登高峰,最终得到的仍是虚无。

诗人随后回首往昔,向读者展现了他对“尘寰”的告别,展现出一种对繁华世界的淡然与超脱。“问今日谁人姓韩”,此句不仅在追问当世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田园生活的美好与长安的繁华做对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满。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耽耽九虎隔重关:沉迷于眼前的重重阻碍,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2. 到天上,却空还:即使能到达理想的高处,最终得到的也只是空虚的回报。
  3. 回首谢尘寰:回过头来告别喧嚣的尘世,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4. 问今日谁人姓韩:追问当今能与历史名将相比的人,暗示当下的失落与英雄的缺失。
  5. 瓜田蔬圃,竹溪松径: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且莫问长安:叮嘱他人不要再询问繁华的长安,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7. 比蜀都原来更难:蜀地的生活本就艰难,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不易。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长安”与“蜀都”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使用“九虎”象征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增强了诗的意象。
  • 反问:通过对历史的追问,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旧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繁华世界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虎:象征着重重困难与挑战。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荣耀的理想生活。
  • 瓜田蔬圃:象征着宁静、田园的理想状态。
  • 竹溪松径:自然景色的描绘,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英雄人物
    • B. 生活的困难
    • C. 自然风光
  2.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田园生活
    • B. 繁华与荣耀
    • C. 战乱的年代
  3. 诗人对“瓜田蔬圃”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渴望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生活的困难
  2. B. 繁华与荣耀
  3. B. 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登高》 - 杜甫
  3.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太常引》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和浓烈,而后者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和哲理探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样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不同诗人在不同背景下的相似情感。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歌研究》
  2. 《古诗词解析》
  3. 《元代文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