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时间: 2025-01-19 11:47:30

夜深溪馆起微飙。

天末故人遥。

丛桂几时招。

梦不到、苕南画桡。

相逢小泊,菊花橹背,风味话持螯。

断港乍通潮。

有三两、秋镫纬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深溪馆起微飙。
天末故人遥。
丛桂几时招。
梦不到苕南画桡。
相逢小泊,菊花橹背,风味话持螯。
断港乍通潮。
有三两秋镫纬萧。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溪边的小馆子里刮起了微风。
天边的故人似乎很遥远。
几时才能邀得丛中的桂花来?
梦中却无法到达苕南,去画桨。
在小泊上相遇,菊花的橹背,风中谈论着持螯的趣味。
断断续续的港口,潮水忽然涌来。
只见三两盏秋灯,映照着萧条的景象。

注释:

  • 微飙:微风,轻风。
  • 故人: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朋友。
  • 丛桂:指成丛的桂花。
  • 苕南:泛指苕溪南边的地方。
  • 画桡:描绘桨的动作。
  • 小泊:小泊位,指小船停靠的地方。
  • 菊花橹:指用菊花装饰的船桨。
  • 持螯:指持有螯的动作,可能指捕捞。
  • 断港:形容港口的断断续续,可能是潮水的影响。
  • 秋镫:秋天的灯火,可能指灯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太常引》创作于清代,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太常引》是一首描绘夜色与思念的词作,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溪边小馆,微风拂面,思绪飞扬,勾起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以“夜深溪馆起微飙”引入,展现了宁静的夜晚和清新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天末故人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人虽远,但心中情感依然深厚。

在“丛桂几时招”一句中,诗人期盼着能有桂花相伴,桂花象征着友谊与美好,表现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梦不到苕南画桡”则反映出一种无奈,梦中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相逢小泊,菊花橹背,风味话持螯”描绘了与友人在小船上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与乐趣。最后两句“断港乍通潮。有三两秋镫纬萧”则用意象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秋天的灯火与萧条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清新与淡雅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深溪馆起微飙:描绘夜晚溪边小馆的宁静与微风,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
  2. 天末故人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情感深厚。
  3. 丛桂几时招:期盼友人相聚,桂花象征着美好与友谊。
  4. 梦不到苕南画桡:表达一种无奈,梦中无法到达理想的地方。
  5. 相逢小泊,菊花橹背:勾勒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充满温馨。
  6. 风味话持螯:描绘轻松愉快的谈话,增添生活的趣味。
  7. 断港乍通潮:表现出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8. 有三两秋镫纬萧:秋夜的灯火与萧条形成对比,增添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和自然景物结合,表现内心情感。
  • 对仗:整首词整体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意象:桂花、菊花、秋灯等意象交织,表现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深沉。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淡雅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深: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溪馆:代表一种隐士的生活情境。
  • 桂花:象征友谊与美好。
  • 菊花:象征高洁与清雅。
  • 秋镫:暗示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深溪馆起微飙”描绘的是何种环境?

    • A. 白天的热闹
    • B. 夜晚的宁静
    • C. 风暴的来临
    • D. 秋天的萧瑟
  2. 诗人对故人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思念
    • C. 轻视
    • D. 恼怒
  3. “丛桂几时招”中“招”字的意思是:

    • A. 召唤
    • B. 招待
    • C. 招摇
    • D. 招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朱祖谋的《太常引》更加细腻,表现了对人际情感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表达壮阔的历史感与个人的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