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陈景明二首》

时间: 2025-01-19 22:39:42

冕旒目送出延英,鼓吹江喧引去程。

三夏日迟心自急,百年恩重命还轻。

贾胡久矣传诗句,蛮长依然识姓名。

丹鼎刀圭应有在,愿随鸡犬上蓬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陈景明二首 黄公度 〔宋代〕

冕旒目送出延英,鼓吹江喧引去程。 三夏日迟心自急,百年恩重命还轻。 贾胡久矣传诗句,蛮长依然识姓名。 丹鼎刀圭应有在,愿随鸡犬上蓬瀛。

白话文翻译:

皇帝目送着陈景明离开宫殿,江边的鼓声和吹奏声引领着他离去的旅程。 在炎热的夏日,时间似乎过得很慢,但内心却急切不安,感受到百年的恩情是如此沉重,相比之下生命显得轻薄。 外国商人早已传颂着他的诗句,南方的长者依然记得他的名字。 炼丹的工具和药物应该还在,他愿意跟随仙人的鸡犬一同升上仙境。

注释:

  • 冕旒:指皇帝。
  • 延英:宫殿名。
  • 鼓吹江喧:指江边的鼓声和吹奏声。
  • 三夏:指夏季的三个阶段,这里泛指夏天。
  • 百年恩重:指长期的恩情。
  • 贾胡:指外国商人。
  • 蛮长:指南方的长者。
  • 丹鼎刀圭:炼丹的工具和药物。
  • 蓬瀛:指仙境。

诗词背景: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是黄公度为别离好友陈景明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别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皇帝目送、夏日心情、外国商人传颂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别离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别离的无奈。首句以皇帝目送的场景开篇,凸显了陈景明的重要地位和诗人的敬重之情。次句以江边的鼓声和吹奏声为背景,增强了离别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夏日心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对生命轻薄的感慨。最后两句以炼丹和仙境为喻,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1. 冕旒目送出延英:以皇帝目送的场景开篇,凸显了陈景明的重要地位和诗人的敬重之情。
  2. 鼓吹江喧引去程:通过江边的鼓声和吹奏声,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3. 三夏日迟心自急:通过对夏日心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
  4. 百年恩重命还轻:对比百年的恩情和生命的轻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5. 贾胡久矣传诗句:通过外国商人传颂的细节,展现了陈景明的诗名远播。
  6. 蛮长依然识姓名:通过南方长者记得的细节,展现了陈景明的名声。
  7. 丹鼎刀圭应有在:以炼丹的工具和药物为喻,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8. 愿随鸡犬上蓬瀛:以仙境为喻,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年恩重命还轻”中的“百年恩重”比喻长期的恩情,“命还轻”比喻生命的轻薄。
  • 拟人:如“三夏日迟心自急”中的“日迟”拟人化,表达了时间的缓慢。
  • 对仗:如“贾胡久矣传诗句,蛮长依然识姓名”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别离的无奈。通过对别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 冕旒:象征皇帝,凸显了陈景明的重要地位。
  • 鼓吹江喧:象征离别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三夏:象征炎热的夏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
  • 百年恩重:象征长期的恩情,对比生命的轻薄。
  • 贾胡、蛮长:象征陈景明的名声远播。
  • 丹鼎刀圭、蓬瀛:象征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冕旒”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宫殿 C. 鼓声 D. 夏日

  2. 诗中的“三夏日迟心自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悠闲 B. 急切 C. 悲伤 D. 喜悦

  3. 诗中的“丹鼎刀圭”指的是什么? A. 炼丹的工具和药物 B. 仙境 C. 外国商人 D. 南方长者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公度的其他别离诗作,如《别董大》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别离诗作,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别离的情感,但黄公度的诗更注重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公度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