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云亭晚眺二首》
作者: 岳珂
閒步碧云亭,寒郊弄晚晴。
牛羊分暝色,禽鸟有春声。
城柳风犹劲,溪梅冰共清。
屋梁正残照,西望忆长庚。
白话文翻译:
在碧云亭上悠闲漫步,寒冷的乡野里享受着晚晴。
牛羊在暮色中分散,鸟儿在春天的气息中鸣叫。
城边的柳树在风中依旧挺拔,溪边的梅花在寒冰中显得格外清新。
屋梁上正映照着夕阳的余晖,向西望去,思念那星宿长庚(即金星)。
注释:
- 碧云亭: 一种景致优美的亭子,通常在高处,可以俯瞰周边的自然风光。
- 寒郊: 寒冷的乡野。
- 弄晚晴: 玩味晚上的晴天。
- 牛羊分暝色: 牛羊在暮色中散开,描绘了黄昏的宁静。
- 禽鸟有春声: 鸟儿的鸣叫带有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城柳: 城市边的柳树,象征着生命力。
- 溪梅: 溪边的梅花,象征着清雅和坚韧。
- 长庚: 金星,又称长庚星,象征着思念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灵沧,号存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碧云亭晚眺二首》创作于岳珂游览碧云亭时,诗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放松心情、回忆往事的情感,反映出宋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
诗歌鉴赏:
《碧云亭晚眺二首》是岳珂的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景象。开篇“閒步碧云亭”,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同时也引入了后续的景物描写。寒郊的晚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配合着“牛羊分暝色”,展现了黄昏时分,牛羊在田野间散布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田园氛围。
“禽鸟有春声”一句,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生机,尽管是暮色降临,但鸟儿的鸣叫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传递出一种希望和生机。接下来的“城柳风犹劲,溪梅冰共清”,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柳树在风中仍显挺拔,溪边的梅花在寒冷中依然清新,彰显了生命的韧性。
最后两句“屋梁正残照,西望忆长庚”,不仅将视线拉回到屋子,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屋梁,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通过“西望忆长庚”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具有了情感的深度与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閒步碧云亭:作者在碧云亭上悠闲地漫步,体现其轻松自在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 寒郊弄晚晴:描绘了寒冷的乡野在晚晴中显得宁静而美好,暗示季节的交替和时间的流逝。
- 牛羊分暝色:牛羊在暮色中散开,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安宁。
- 禽鸟有春声:鸟儿的叫声带来春天的气息,传达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 城柳风犹劲:城边的柳树在风中依然挺拔,体现了生命的韧性。
- 溪梅冰共清:溪边的梅花在寒冷中显得清新,象征着坚韧与美。
- 屋梁正残照:夕阳的余晖照在屋梁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西望忆长庚:向西望去,思念那颗明亮的星星,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传递情感,如“禽鸟有春声”比喻春天的希望。
- 对仗:如“牛羊分暝色,禽鸟有春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与牛羊赋予生命与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反映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云亭: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 晚晴:象征着宁静与温暖,寓意生活的美好。
- 牛羊、禽鸟: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生机。
- 城柳、溪梅:分别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清雅。
- 长庚:象征着思念与希望,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碧云亭”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自然的美好
- C. 城市的喧闹
-
“牛羊分暝色”中,牛羊的分散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田园的宁静
- C. 人际关系的疏远
-
“西望忆长庚”中提到的“长庚”指的是什么?
- A. 一颗星星
- B. 一位朋友
-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岳珂的《碧云亭晚眺二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岳珂生平与诗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