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潘子贱改月帖赞
公立柱下,直声凛如。
气则不馁,而况于书。
待人以情,真意浃洽。
于嗟前修,动则可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潘子贱在柱子下站立,声音雄浑而坚定。他的气概从不退缩,更何况在书法上呢?他对待他人以真情实意,彼此之间的情意深厚。在他的前期修为之上,一旦行动就能够成为法则。
注释
- 公立柱下:指他在公共场合的形象,说明其威严正直。
- 直声凛如:声音直率而令人敬畏,形容其气势。
- 气则不馁:气概坚定,不会感到沮丧。
- 而况于书:更不用提在书法上的成就。
- 待人以情:用真情实意对待他人。
- 真意浃洽: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十分融洽。
- 于嗟前修:指他在前期修炼的成果。
- 动则可法:一旦行动,就能成为他人的榜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君肃,号岳阳,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历史上以其文采和书法双全而闻名,尤其在书法的创新和传承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岳珂对潘子贱的书法作品进行赞美时写的,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品德的认可。这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以及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和激励。
诗歌鉴赏
《潘子贱改月帖赞》不仅是对潘子贱书法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潘子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有气节、有情义的士人形象。开头两句“公立柱下,直声凛如”,即以一种正直的姿态阐明了潘子贱的威严与不屈,传达出他在书法上的自信。接下来的“气则不馁,而况于书”,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艺术追求上应有的坚定与执着。
诗中“待人以情,真意浃洽”一句,展现了潘子贱的为人处世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与沟通,反映了宋代文人重视人际关系与情感表达的文化特点。最后两句“于嗟前修,动则可法”不仅点明了潘子贱的修为和成就,也暗示了他所修炼的精神能够成为他人的榜样。整首诗通过对潘子贱的歌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立柱下,直声凛如:描述潘子贱在公共场合的形象,气势如虹。
- 气则不馁,而况于书:强调他的气概坚定,尤其在书法上展现出更大的成就。
- 待人以情,真意浃洽:表达他以真情对待他人,形成深厚的情谊。
- 于嗟前修,动则可法:指他的修养与才华,能够成为他人的楷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立柱下,直声凛如”,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潘子贱的声音比作柱子,强调其坚定不移的特质。
- 象征:书法作为艺术的象征,代表着个人修养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潘子贱的品德与才华,强调真情与坚韧的重要性,表现了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柱:象征着坚定与支持,体现了潘子贱的正直。
- 声:代表着个人的气质与影响力。
- 书:象征艺术与修养,反映了个人的追求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潘子贱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 A. 温文尔雅
B. 威严正直
C. 低调内敛 -
“待人以情,真意浃洽”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A. 冷漠
B. 亲密
C. 表面 -
诗中提到的“动则可法”意味着什么?
A. 行动不重要
B. 行动能够成为榜样
C. 不需要行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王羲之的作品,展现了对书法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 《滕王阁序》:王勃的经典之作,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潘子贱改月帖赞》对比:两者都展现了人际情感,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的悲剧,而《潘子贱改月帖赞》则强调人际关系的真诚与艺术追求的坚定。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书法史》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