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旦发邺城东。莫次溟水旁。三军如邓林。武士攻萧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晨从邺城东出发,傍晚驻扎在溟水旁。三军浩荡如同邓林,武士们进攻萧庄。
注释:
- 旦发:清晨出发。
- 邺城:古代地名,今河北临漳县西。
- 莫次:傍晚驻扎。
- 溟水: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邓林:古代神话中的森林,比喻军队浩大。
- 萧庄: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诗以豪放著称,多表现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可能是在描述一次军事行动或表达对战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首句“旦发邺城东”点明了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清晨的出发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决心。次句“莫次溟水旁”则通过傍晚的驻扎,展现了行军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后两句“三军如邓林,武士攻萧庄”运用比喻和具体的行动,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浩大和战斗的激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旦发邺城东”:清晨从邺城东出发,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 “莫次溟水旁”:傍晚驻扎在溟水旁,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行军的艰辛。
- “三军如邓林”:三军浩荡如同邓林,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浩大。
- “武士攻萧庄”:武士们进攻萧庄,具体描述了战斗的行动,增强了诗歌的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三军如邓林”运用比喻手法,将军队比作神话中的森林,形象生动。
- 具体行动描写:“武士攻萧庄”通过具体的行动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和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展现了军队的浩大和战斗的激烈,同时也反映了行军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邓林、溟水、萧庄。
- 邓林:象征军队的浩大和威严。
- 溟水:象征行军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 萧庄:象征战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具体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旦发邺城东”中的“旦发”指的是什么? A. 傍晚出发 B. 清晨出发 C. 夜晚出发
- “三军如邓林”中的“邓林”比喻什么? A. 森林 B. 军队 C. 山脉
- 诗中提到的“萧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桢的其他作品,如《赠从弟》,展现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诗选》
- 《中国古代军事文学史》
- 《刘桢诗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