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鸢诗》

时间: 2025-01-02 22:21:31

鸣鸢弄双翼。

飘飘薄青云。

我后横怒起。

意气凌神仙。

发机如惊焱。

三发两鸢连。

流血洒墙星。

飞毛从风旋。

庶士同声赞。

君射一何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射鸢诗 刘桢 〔魏晋〕

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我后横怒起。意气凌神仙。发机如惊焱。三发两鸢连。流血洒墙星。飞毛从风旋。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

白话文翻译:

鸣叫的老鹰展弄着双翼,轻盈地飘向青云。我的君主愤怒而起,意气风发,仿佛凌驾于神仙之上。他发射弓箭如同惊起的火焰,连续三次发射,两只老鹰接连坠落。鲜血洒在墙上,如同星星点点。飞散的羽毛随着风旋转。众士兵齐声赞叹,君主的射技是多么的美丽。

注释:

  • 鸣鸢:鸣叫的老鹰。
  • 薄:接近,靠近。
  • 我后:指君主。
  • 横怒起:愤怒而起。
  • 意气凌神仙:形容君主的气势高昂,仿佛超越了神仙。
  • 发机:发射弓箭。
  • 惊焱:惊起的火焰,形容弓箭发射的迅猛。
  • 三发两鸢连:连续三次发射,两只老鹰接连坠落。
  • 流血洒墙星:鲜血洒在墙上,如同星星点点。
  • 飞毛从风旋:飞散的羽毛随着风旋转。
  • 庶士:众士兵。
  • 一何妍:多么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与曹植、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著称,善于描绘战争场面和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君主射杀老鹰的场景,展现了君主的英勇和射技的高超。诗中通过对老鹰的描绘和对君主射箭动作的生动刻画,传达了君主的威严和士兵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君主射杀老鹰的英勇场面。诗中“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描绘了老鹰的轻盈和飘逸,而“我后横怒起。意气凌神仙”则突出了君主的威严和气势。“发机如惊焱。三发两鸢连”生动地描绘了君主射箭的迅猛和精准,而“流血洒墙星。飞毛从风旋”则通过细节的刻画,增强了场面的震撼力。最后,“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表达了士兵对君主射技的赞叹和敬佩,整首诗充满了豪迈和赞美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描绘老鹰展翅飞翔的轻盈和飘逸。
  2. 我后横怒起。意气凌神仙:形容君主愤怒而起,气势高昂,仿佛超越了神仙。
  3. 发机如惊焱。三发两鸢连:形容君主发射弓箭的迅猛和精准,连续三次发射,两只老鹰接连坠落。
  4. 流血洒墙星。飞毛从风旋:通过细节的刻画,增强了场面的震撼力,鲜血洒在墙上,如同星星点点,飞散的羽毛随着风旋转。
  5. 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表达了士兵对君主射技的赞叹和敬佩。

修辞手法:

  • 比喻:“发机如惊焱”将弓箭发射比作惊起的火焰,形象生动。
  • 拟人:“鸣鸢弄双翼”将老鹰拟人化,赋予其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三发两鸢连”中的“三发”与“两鸢”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主射杀老鹰的英勇场面,展现了君主的威严和射技的高超,传达了君主的英勇和士兵的赞叹,体现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战争场面的生动刻画。

意象分析:

  • 鸣鸢:象征着老鹰的轻盈和飘逸。
  • 青云:象征着高远和自由。
  • 惊焱:象征着弓箭发射的迅猛和力量。
  • 墙星:象征着鲜血的点点滴滴,增强了场面的震撼力。
  • 飞毛:象征着飞散的羽毛,随着风旋转,增强了场面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鸢弄双翼”描绘的是什么动物? A. 老鹰 B. 鸽子 C. 燕子 D. 麻雀 答案:A

  2. 诗中“我后横怒起”中的“我后”指的是什么? A. 君主 B. 士兵 C. 诗人 D. 神仙 答案:A

  3. 诗中“发机如惊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4. 诗中“流血洒墙星”中的“墙星”象征着什么? A. 星星 B. 鲜血 C. 墙壁 D. 羽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植的《白马篇》:同样展现了英雄气概和战争场面。
  • 王粲的《七哀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与曹植的《白马篇》相比,刘桢的《射鸢诗》更加注重对君主英勇和射技的赞美,而《白马篇》则更加注重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英雄气概的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诗选》:收录了刘桢及其他建安七子的诗歌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