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为称百年寿。谁能应此录。低昂倐忽去。烱若风中烛。
白话文翻译:
天地永恒无尽头,人生却极为短暂。人们追求百岁长寿,但谁能真正达到这个记录?生命起伏不定,转瞬即逝,就像风中的蜡烛,摇曳不定,随时可能熄灭。
注释:
- 天地无期竟:天地永恒,没有尽头。
- 民生甚局促:人生非常短暂,局促不安。
- 为称百年寿:人们追求百岁长寿。
- 谁能应此录:谁能真正达到这个长寿的记录。
- 低昂倐忽去:生命起伏不定,转瞬即逝。
- 烱若风中烛:生命像风中的蜡烛,摇曳不定,随时可能熄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约180-232),字季珪,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与曹植、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歌多表现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风格沉郁,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长寿的渴望。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对死亡有着深刻的恐惧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地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深刻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烱若风中烛”的比喻形象生动,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长寿的渴望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地无期竟”:开篇即提出天地永恒,没有尽头的概念,为后文的人生短暂做铺垫。
- “民生甚局促”:直接指出人生的短暂和局促,与天地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
- “为称百年寿”:人们追求百岁长寿,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
- “谁能应此录”:但谁能真正达到这个长寿的记录,表达了对长寿的无奈和怀疑。
- “低昂倐忽去”:生命起伏不定,转瞬即逝,强调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 “烱若风中烛”:用风中烛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随时可能熄灭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烱若风中烛”用风中烛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对比:天地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长寿的渴望和无奈。通过对比天地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诗人深刻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长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中烛: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随时可能熄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烱若风中烛”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B. 天地的永恒 C. 长寿的渴望 D. 生命的起伏不定
-
诗中提到的“百年寿”是指什么? A. 百岁长寿 B. 百年的时光 C. 百年的历史 D. 百年的变迁
-
诗中“天地无期竟”与“民生甚局促”形成了什么关系? A. 对比关系 B. 并列关系 C. 因果关系 D. 递进关系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植《赠白马王彪》:同样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 王粲《七哀诗》: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但曹植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兄弟情谊的怀念和对政治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诗选》:收录了刘桢及其他建安七子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三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发展,包括刘桢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