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千
作者: 韩偓 〔唐代〕
池塘夜歇清明雨,
绕院无尘近花坞。
五丝绳系出墙迟,
力尽才瞵见邻圃。
下来娇喘未能调,
斜倚朱阑久无语。
无语兼动所思愁,
转眼看天一长吐。
白话文翻译:
晚上池塘边的雨停了,
院子里没有灰尘,花坞近在咫尺。
秋千的五根绳子系得出墙慢,
我用尽全力才勉强看到邻居的果园。
下来后娇喘未能平息,
斜倚着红色栏杆久久无言。
无言之中愁思不断,
转眼间仰望天空深深叹息。
注释:
- 夜歇:夜晚结束,指夜晚的雨停了。
- 清明雨:指细腻的春雨,清新明亮。
- 五丝绳:秋千的五根绳子,形容秋千的结构。
- 瞵:用力看,眼睛努力去看。
- 娇喘:指因运动或情绪激动而喘息的样子。
- 朱阑:红色的栏杆。
- 长吐:长时间的叹息,心情沉重。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境与唐代诗人的闲适生活、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内敛有密切关系。诗中通过秋千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87年-约850年),字君平,号列山,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宁静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秋千这一活动,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情景,同时也不乏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
诗歌鉴赏:
《秋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以“池塘夜歇清明雨”引入,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雨后的清新感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环境。紧接着“绕院无尘近花坞”,诗人描绘了院子里清新的环境,暗示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力尽才瞵见邻圃”一语,表面上描绘了秋千运动的情景,实际上却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诗人在玩耍中不禁想起邻居,然而“下来娇喘未能调”,通过娇喘和无语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情感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一句“转眼看天一长吐”,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是在向天空诉说心中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秋千这一活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塘夜歇清明雨:描绘雨停后的宁静夜晚,清新宜人。
- 绕院无尘近花坞:院子里清洁无尘,花丛近在眼前,营造出安静的环境。
- 五丝绳系出墙迟:秋千的绳索系得较慢,暗示着轻松悠闲的氛围。
- 力尽才瞵见邻圃:玩秋千时用尽力气才看到邻居的果园,暗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下来娇喘未能调:刚玩完秋千,气喘吁吁,表达出运动后的疲惫。
- 斜倚朱阑久无语:靠在栏杆上,沉默不语,表现内心的思索。
- 无语兼动所思愁:沉默中思绪纷杂,愁绪暗生。
- 转眼看天一长吐:仰望天空,长长叹息,象征着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千的活动与心情的变化结合,寓意深远。
- 拟人:通过“娇喘”赋予情感,增加生动感。
- 对仗:如“无语兼动所思愁”,形成音韵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通过秋千的游戏,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深沉情感的感悟,展现了唐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千:象征着童年、欢乐与无忧无虑的生活。
- 雨:象征着洗涤与新生,带来清新的气息。
- 朱阑:红色的栏杆,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
- 天空:象征着广阔的自由与无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雨”指的是: A. 暴雨
B. 细腻的春雨
C. 雪 -
“下来娇喘未能调”中的“娇喘”指的是: A. 生病
B. 劳累后的喘息
C. 高兴的笑声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A. 秋千
B. 池塘
C. 花坞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偓的《秋千》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汉字与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