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

时间: 2025-01-01 09:41:12

愁多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

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凉
作者: 韩偓 〔唐代〕

愁多却讶天凉早,
思倦翻嫌夜漏迟。
何处山川孤馆里,
向灯弯尽一双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人感到愁苦,却意外地发现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说明时间的流逝让他更加忧伤。思念与疲倦让他觉得夜晚的时间过得太慢。诗人在一个孤单的客栈中,不知道身处何方,只能对着灯光,皱着眉头,感到无奈与惆怅。

注释:

  • 愁多:心中烦恼忧愁很多。
  • :表示转折,意为“反而”。
  • :惊讶,意为感到意外。
  • 天凉早:指天气变凉到来得过于早,暗示季节的变换。
  • 思倦:思念感到疲倦。
  • 翻嫌:反而觉得厌烦。
  • 夜漏迟:夜晚的时间流逝得慢。
  • 山川孤馆:孤独的客栈,隐喻诗人身处异乡。
  • 向灯弯尽:倾身靠近灯光,形象地描绘出思念与苦闷的状态。
  • 一双眉:形容皱眉,表现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孤馆”与“山川”二字结合在一起,隐含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唐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象和人情感受相结合,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君复,号微之,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因性格刚直而屡遭贬谪。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对时局的忧虑,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贬谪期间,身处他乡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导致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此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诗歌鉴赏:

《已凉》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孤独游子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愁多却讶天凉早”,首先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引入秋天的凉意,似乎在暗示时间的飞逝与内心的苦闷交织在一起。接下来的一句“思倦翻嫌夜漏迟”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疲惫的思念让夜晚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正是这种主观感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何处山川孤馆里”一句承接了前面的情感,诗人身处异乡,周围的山川景色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孤馆更是衬托了他心中的无助。最后一句“向灯弯尽一双眉”则画龙点睛,灯光是孤独夜晚中的唯一陪伴,而诗人因愁苦而皱起的眉头,成为他情感的外在表现,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运用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孤独、思乡与内心愁苦的主题,传达出深切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多却讶天凉早:诗人心中愁苦,意外地发现天气已经凉了,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2. 思倦翻嫌夜漏迟:思念过度,导致疲惫,反而厌烦夜晚漫长的流逝。
  3. 何处山川孤馆里:表达诗人身处孤独的客栈中,感到对故乡的迷茫与孤立。
  4. 向灯弯尽一双眉:在灯下,他因愁苦而皱眉,生动描绘出内心的纠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愁多却讶”和“思倦翻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诗人对灯的依赖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
  • 拟人:夜漏迟,赋予夜晚以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时间如同在与诗人对峙。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乡展开,表现了作者在外漂泊的无奈与愁苦,深刻反映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凉意。
  2.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独。
  3. :象征孤独时的陪伴与希望。
  4. :情感的外在表现,皱眉即是愁苦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快
    • B. 讶异
    • C. 忽略
    • D. 无所谓
  2. “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希望
    • C. 孤独
    • D. 方向
  3. 该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欢喜
    • B. 愁苦
    • C. 愤怒
    •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夜泊牛首》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首》相比,韩偓的《已凉》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与深沉。李白的诗中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而韩偓则在孤独与思念中显得更加沉重。两者在表达游子心境时,采用的意象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